">
編者按
有這樣一個群體:穿上軍裝,他們守家衛國,把寶貴青春獻給國防事業;脫下軍裝,他們本色不變,在第二戰場劃下精彩航線。他們就是退役不褪色、軍魂永在心的退役軍人。
講述退役軍人故事,展示退役軍人風采。今天要和你講述的,是蘄春駒龍園茶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退役軍人田飛龍……
記海軍南海艦隊退役軍人、蘄春駒龍園茶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田飛龍
醫圣李時珍曾這樣稱贊家鄉蘄春的茶:“蘄茶諸種,惟北部山茶最佳,每飲新茗必至數碗,清汗發而肌骨清,頗覺痛快”。

如今,在蘄春北部山區的大同鎮,就有一位與茶打了30多年交道、一心致力于做好茶的漢子。他就是退役軍人、蘄春駒龍園茶業公司董事長田飛龍。
與茶結緣 找到人生新目標

田飛龍,1957年5月出生于大同鎮李山村。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3月,從海軍南海艦隊某基地退伍回到家鄉李山。后進入村委會,成為了李山村黨支部副書記。
那時的李山,還是全省有名的貧困村。全村156戶,650人,依山分布于“七溝八梁十面坡”,深居在蘄北山區崇山峻嶺中,一條4公里的羊腸小道與盤旋的庫區公路相通,這是唯一與外面世界聯系的紐帶。群眾生活處在“蘿卜青菜半年糧”的時代,貧困的陰影像一片巨大的魔云壓在李山人頭上,久久揮之不去。

“要走出貧困,就必須創業!”時任李山村黨支部副書記的田飛龍,在苦苦尋求中,看準了李山唯一的資源優勢——茶葉,開始了以茶葉產業興村富民的漫漫征程。
看準了一個目標,就如同點亮了一盞明燈,田飛龍的眼睛亮了,頭腦清醒了,思路明晰了。他決心以自己的努力喚醒沉睡千年的茶鄉,造福社會,造福百姓。

李山人一直以來就有種茶的傳統。茶產業的規模種植始于“文化大革命”初期,當時集體有茶園40畝,制茶機械2臺套。后來由于受“分田到戶”大潮流影響,茶園被分包到戶,但因為村民種茶缺技術、缺銷路,導致茶園無人管理,雜草叢生,茶園將毀,設備已廢。
1984年底,田飛龍向鎮村領導提出由他個人承包全村茶園的請求,得到鄉親們的支持和組織的批準。這40畝茶園,便成了田飛龍放飛夢想的家園。
為夢堅守 創業之路上歷經磨煉
接手茶園后,田飛龍聘請了老場長當助手,招了12名村民當職工,荒廢的茶園出現了生機。
然而,老天爺不肯作美,正當春茶采摘時,一場特大的龍卷風夾著冰雹,將茶園鮮嫩的茶青打個精光。望著被摧殘的茶園,他心似油煎。
面對困難和挫折,田飛龍沒有氣餒。他又向信用社貸了5000元,同時變賣了家養的一頭耕牛和兩頭肥豬,湊齊1萬元現金,交給老場長,先兌現了茶場職工的報酬,分別與村委會和職工簽訂了五年不變的合同書。

創業的道路上,沒有人會一帆風順。為學習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他騎著自行車上仙人臺,到田橋、赴英山拜師學藝。餓了,就啃兩個干發餅;渴了,就痛飲一頓山泉水。在摸爬滾打中探路前行,他經歷了無數的磨難。
1997年4月11日晚9時,他從英山帶回一捆包裝盒樣品,綁在自行車后架上,一路顛簸著往家趕。由于雨急天黑路滑,加之又累又餓,不慎連人帶車翻下兩丈多深的山溝,摔折了第三節腰椎骨。幸虧被本村一位村民發覺,才免遭一死。
此時躺在病床上的田飛龍,面對前來慰問的鄉親和領導,面對心疼自己的家人,想到當初曾經許下的承諾,他堅定地說:“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選擇了,就沒有反悔的道理?!?/p>

天道酬勤,人道酬誠。在拜師學藝的苦苦尋求中,田飛龍結識了湖北省農科院資深教授、茶葉專家劉付璆,并聘請他當顧問。沖著田飛龍的人品,劉教授愉快地接受了他的聘請。在劉教授的指導下,李山的茶葉品質,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創業品牌 小茶葉撐起大產業
李山茶場經過田飛龍的苦心經營,在規模、產量、質量上,都有歷史性突破。但是,在效益上卻并不樂觀,因為市場尚未認可。田飛龍不服輸,他決心要闖一闖。

為贏得市場份額,田飛龍決心全力打造自己的茶葉品牌。注冊“駒龍園”茶葉商標,加入省茶葉學會,參加各種形式各個層次的茶博會、品茶會,進入國際國內的各項茶葉專業評獎。
那些年,田飛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先后10多次上北京、下廣州、闖杭州、跑武漢,業內人士笑稱他是“茶大俠”。

憑著不倒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1997年5月,“駒龍園”系列綠茶首次在北京國際茶會上精彩亮相,并奪得國際金獎。在接下來的10多年中,相繼獲得“鄂茶杯”“中國國際茶會”“中茶杯”一等獎;“湖北省二十佳名優茶”“湖北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湖北省名牌產品”“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首屆大別山旅游商品展銷會銀獎等殊榮;是蘄春縣唯一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的茶葉產品;茶葉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先后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和“有機茶”認證。經濟效益實現連續翻番,由當年產值不足6000元,利潤800元,而今的產值過千萬元,利稅近百萬元。

2007年11月,在田飛龍積極倡導下,由蘄春駒龍園茶業有限公司發起,聯合大同、檀林兩鎮28個種茶大戶共同投資,成立了“蘄春駒龍園茶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帶領茶農致富為宗旨,以“關注社員,排憂解難”為己任,充分發揮“傳幫帶”的基礎作用,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目標。
在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蘄北山區各鄉鎮茶葉產業發展迅猛,現在合作社成員發展到三個鄉鎮20多個村,1000多戶茶農,6000畝茶園,茶農戶平增收4000元。茶葉合作社已成為助農增收的新平臺,服務群眾的新窗口,和諧社會的新亮點。
小茶葉撐起了大產業,為鄉親們就業致富找到了一條生財門路。如今,全村近50%的農戶從事茶葉生產,人均純收入有半數來自茶葉產業,70%的家庭蓋起了樓房

近年來,蘄春駒龍園茶葉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湖北十佳專業合作社”。田飛龍本人也被湖北省人事廳表彰為“湖北省50名鄉土拔尖人才”,連續多年被縣政協評為優秀政協委員、鎮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