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岡新聞網(通訊員 毛紅平 方紅云 陳 洋)“村級產業發展還沒有建設以前,我是以打零工為主活,每天早出晚歸的,癱瘓的丈夫也不能照顧,家里頭事務也顧不上,現在在家門口打工,時間靈活,屋里外頭都顧著。”16日,紅安縣城關鎮鐵山村村民宋鳳英笑著說。
近年來,紅安縣城關鎮以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生態宜居”的美麗小康鎮為目標,全面開展“四邊四化?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小康鎮行動計劃,重點抓好環境整治、垃圾污水治理、村莊綠化亮化美化等工作。使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15日,一大早,城關鎮鐵山村貧困戶董安元夫妻倆在自己村的博岸情種植合作社蔬菜大棚里忙個不停,摘菜、理菜、裝菜,為已經預定了蔬菜的客戶分門別類準備好,雖然忙碌,可對于董安元夫妻來說,這是一種幸福的忙碌,因為有錢可以賺。以前,村里沒有合作社,董安元夫妻倆是外面打工為主,聚少離多,在幼兒園上學的孩子也沒人照顧,卻還賺不了多少錢,現在可以在家門口務工,有了穩定收入,全家人也可以一起生活。
董安元告訴筆者,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于村里開展的人居環境建設,2018年,鐵山村在上級黨和政府的指導下,大力發展產業經濟,整合人居環境項目資金,引進能人回鄉,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發揮鐵山村自然資源豐富,閑置土地多的特點,結合能人回鄉工程,建設了紅安縣博岸情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38戶貧困戶入社,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上全國銷售,形成了種植、加工、觀賞、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基地。以宜居環境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體系,并通過環境衛生整治、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讓鐵山村煥然一新,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游玩。
“自從開起這個農業基地以后就不用出去打工聚少離多的,現在每天時間靈活,在家里面還能照顧家里照顧小孩。而且我們村美麗鄉村的建設又這么好。每天都有顧客聯系我們下單,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穩定了。”村民陳澤富說。
穩定的收入也讓陳澤富安心的在家里發展了起來,趁著送完顧客貨物的空閑,陳澤富也有時間坐下來跟記者算算他家的豐收賬了。
以前陳澤富在外打零工每個月的收入加起來有三千余元,一年下來也能掙四萬元左右。村里合作社入股以后,加上自己承包的2個大棚,他家每月蔬菜收入至少能掙八千元,一年下來有9萬多元的收入,比以前在外打零工整整翻了一倍。
鐵山村的美,美在鄉村建設,也美在產業規劃。近年來,鐵山村通過發展蔬菜大棚、油茶、草莓、淡水養殖等產業,帶動了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又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發展,實現了產村相輔相成,相生相融。村莊美、產業興,也不斷吸引外面的人前來學習、觀光、休閑和采摘。隨著采摘游客的逐步增加,,形成了集農家體驗、觀光、休閑、于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產業鏈。
“這個地方的確不錯,在全縣來說都是算有名的,環境好,空氣好。我們就都是專門在這個地方來采摘、垂釣玩的,的確空氣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我們在這個地方都不想走了,來到這里,鐵山村是真正的一個美麗鄉村。”帶一家人來玩的武漢游客李博文說。
如今,俯瞰城關鎮鐵山村,點綴在綠水青山間的是紅瓦白墻的樓房群。環繞在房前屋后的是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產業群。漫步村間,雞犬相聞,鳥語蟬鳴,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恬靜的田園山水畫,村民們勞作之余也唱起了幸福的贊歌。
“村莊整潔,生態宜居,風景優美、完善設施,一直是我村開展美麗鄉村的目標。目前我們村已基本達到這個效果,那么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完善好自己已經完善的建設工作,把我們鐵山村打造成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城關鎮鐵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德福說。
砥礪前行,山鄉蝶變。如今,漫步在田野鄉村,昔日垃圾堆積、人畜混居、村道坑洼積水的“臟亂差”現象已難覓蹤跡,而鐵山村只是城關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全鎮共有38個行政村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創建覆蓋率達100%,受益人口4萬余人。共創建省級美麗鄉村3個,縣級美麗鄉村13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