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岡新聞網訊(記者 何運林 余平清 通訊員 劉世民)
初夏時節,“中國傳統古村落”羅田縣白廟河鎮潘家灣村景色別致——
散落村中的100余棵參天古樹郁郁蔥蔥;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梯田,與修葺一新的古村落、古城墻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潘家灣村是羅田旅游雞鳴片區開發的龍頭村,是白廟河鎮全域旅游建設眾多節點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引領帶動了白廟河全域旅游開發。
近幾年來,白廟河鎮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把旅游作為“綠色崛起”的新引擎,積極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鎮”,為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發揮資源優勢
全時空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
景在眼中,人在景中。驅車行進在白廟河鎮境內的羅九線上,造型典雅的仿古建筑,綠樹掩映的生態小游園,張燈結彩的農家樂,不時從眼前劃過。一路風景如畫。
羅九線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是羅田縣委、縣政府精心打造的旅游線,白廟河處在畫廊的中腰。近幾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加強境內沿線生態景觀建設,全力打造羅九生態景觀軸,帶動全域旅游跨越發展。
白廟河鎮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新一屆鎮黨委、鎮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形成決策:發揮資源優勢,把旅游業作為白廟河鎮實現“綠色崛起”的新引擎,確立“外修生態,建設全域旅游示范鎮;內修人文,打造東腔文化名鎮”高質量發展目標。
風檣動,起宏圖。
鎮黨委、鎮政府搶抓歷史機遇,全時空謀劃全域旅游大格局。在2016年10月31日召開的鎮第九次黨代會上,首次確立了打造“一軸二帶五區系列節點”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吹響了全域旅游發展沖鋒號。
“一軸”,即羅九生態景觀軸,把付家廟至楓樹鋪的羅九線建設成生態畫廊。
“二帶”,即羅九田園風光、美麗鄉村示范帶,東安河鄉村休閑、探險體驗旅游示范帶。
“五區”,即肖家坳田園風光美麗鄉村旅游區;以潘家垸為中心古風古韻旅游區;以白廟河街道為核心的旅游服務區;林家坳休閑文化體驗區;以楓樹鋪、湯河、高山村等為主的環庫旅游區。
“系列節點”包括付家廟采摘體驗及鄉村旅游、青稠畈紅心獼猴桃采摘園、龍鳳谷漂流、楓鈴寨狩獵場、湯河溫泉度假山莊等等。
科學決策,謀定后動。幾年來,白廟河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發展全域旅游,“一軸二帶五區系列節點”建設如火如荼——
總投資3000萬元的羅田外婆橋生態農業產業園,一期已建成,二期已著手規劃設計;
中冶集團注冊一念谷文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潘家灣村旅游開發項目,總投資1.5億元,一期工程全面鋪開,部分投入運營;
總投資3000萬元的大別山民俗文化體驗園空中觀光項目投入試運行,其他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總投資2500萬元的龍鳳谷漂流項目建成并營業,2018年接待游客超過1萬人次,實現收入150萬元;
總投資500萬元的好望角旅游節點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萬元。
……
經過幾年的建設,白廟河鎮全域旅游格局初現,“一軸二帶五區”基本形成。一個個火爆的旅游節點,升騰起白廟河鎮全域旅游的強大氣場。2018年,全鎮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0%和16%。
聚集旅游要素
全業態夯實全域旅游大底盤
“旅游是我們鎮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全域旅游是我們鎮域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今后所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調整都要考慮是否符合旅游發展的需要,用旅游思維來指導我們的發展。”3月6日,鎮委書記周廣才在全鎮農業農村工作會上作出部署。
旅游基礎設施薄弱,旅游要素不全等問題,曾是白廟河鎮發展全域旅游的短板,制約了全鎮旅游業發展。潘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潘道升說,潘家灣旅游資源豐富,但過去進村路難行,游客難進來;即使進來了,村里沒有接待中心,游客也難留下來。村民守著資源過苦日子。
這里的變化源于市委組織部等市縣部門工作隊進村精準扶貧。
如今的潘家灣,在市委組織部等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擴寬旅游路4.7公里,解決通組硬化路2.6公里,新建停車場2個,新建景觀平臺4個。引進一念谷文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潘家灣村開發旅游項目,建起游客接待中心,建起鄉村民宿,旅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游客紛至沓來。
全域旅游要發展,基礎瓶頸必須打破!白廟河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克難奮進,依托旅游資源空間布局,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圍繞“吃住行游娛購”,不斷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全業態、全鏈條夯實全域旅游發展基礎,有效改變了全鎮的旅游面貌。
全域旅游,產業為要。鎮黨委、鎮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落實“一個項目一個專班”的服務機制,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營造清親政商關系,讓客商愿意來、留得住。成功引進了一念谷文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外婆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里香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市場主體。今年初,又引進湖北綠自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牌形鋪村、林家坳村土地600畝,新建農旅結合型獼猴桃基地,為全域旅游再添新節點。
全域旅游,交通為先。幾年來,全鎮新修、硬化通村、通組公路90余公里,完成交通主干道和通村、聯村公路提檔升級。雞鳴片區旅游環線公路全面建成,東安河二級旅游公路今年可以建成通車,覆蓋全鎮的旅游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全域旅游,環境為本。幾年來,結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鎮”目標,白廟河鎮開展了一系列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廁所革命”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治理成效明顯。全面推行“河庫長”制,實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和鄉村綠化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環境。2018年進入國家級生態鎮名單。
全域旅游,服務為基。幾年來,白廟河不斷加強旅游接待能力建設,建起各類涉旅賓館酒店15家,農家樂260余家,接待能力明顯增強。
近3年來,全鎮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共計8000萬元。“全鎮是景區、村村是景點、處處是景觀”的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助力綠色崛起
全產業推進全域旅游大融合
付家廟村以土地入股外婆橋生態農場的10多戶貧困戶,2018年土地入股每畝可獲固定收益500元,到農場打工每天工資100余元,年底獲取分紅,一年下來,收入超過3萬元。
外婆橋生態農場是一個集科普、采摘、觀光、垂釣、住宿、餐飲于一體的綜合農業觀光體驗農場。自2016年建立以來,農場與付家廟村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合作,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
白廟河鎮鎮長馬子飛介紹,該鎮像外婆橋生態農場這樣參與精準扶貧的現代農業基地越來越多。“旅游+精準扶貧”已成為白廟河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隨著白廟河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鎮黨委、鎮政府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不斷探索“旅游+”模式,促進旅游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綠色崛起。
“旅游+產業”。培育、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走農業旅游業結合之路。
“旅游+文化”。東腔文化是白廟河鎮極富盛名的文化品牌。該鎮通過戲曲進學校,引進外婆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東腔文化小鎮,打造高質量“東腔文化之旅”精品旅游項目,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著力把付家廟村建設成為東腔文化第一村。
“旅游+美麗鄉村”。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意識,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探索“農業觀光+農業娛樂+農業住宅”旅游模式,鄉村旅游業吸納農民就業1.5萬人,農民旅游從業者年人均收入達1萬元。
……
旅游領航產業融合發展,為白廟河鎮“綠色崛起”插上騰飛的翅膀。“全域旅游是推動白廟河鎮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美麗產業,更是推動白廟河鎮‘綠色崛起’的強大引擎。上半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3億元,實現旅游收入9000萬元,分別占年度任務的51%和55%,同比分別增長9.1%和12.5%。”鎮委書記周廣才道出發展全域旅游帶來的紅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