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志春、郭建飛、胡嘉財(從左到右)

鼎鑫大廈
鼎鑫大廈是黃石首批高層電梯樓,原物業公司以不賺錢為由撤走后,小區一度陷入癱瘓,成了當地有名的“風波樓”。2008年,業主們推薦3名老黨員成立業委會,在小區實施自治。
小區自治十年,成了遠近聞名的“和諧樓”,去年接待參觀學習30余批次。日前,人民網以“‘紅色物業’推進老舊小區樓棟自治”為題,重頭報道了鼎鑫大廈的自治模式。
昨日,東楚晚報全媒體記者走進鼎鑫小區,用現場直播的方式,深入探討“紅色鼎鑫經驗”是如何煉成的。
賬目公開接受監督
“物業管理風雨十年為民服務真心實意,節約辦事業主點贊建設家園殫精竭慮。”貼在鼎鑫大廈門口的這副對聯,因為時間長了,紅紙已經褪色。對聯代表著監事會對業委會十年自治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業委會成績的褒揚。
鼎鑫大廈建成于2004年,是我市首批高層電梯住宅樓,因歷史原因,沒有住房維修基金,該小區有144戶近700人。交房時,小區有原始物業,但由于物業與業主之間在收費與管理上產生了矛盾,居民有怨氣,物業有怨言,一時間,大廈成了遠近聞名的“風波樓”,扯皮拉筋的事時有發生。
2008年,物業公司退出了,小區陷入了安全無人管、衛生無人掃、垃圾無人運、樓層燈壞了無人修的境地。經社區協調,小區召開業主大會,推舉時年64歲的謝志春、67歲的胡嘉財、64歲的郭建飛成立了業委會,同時推舉趙裕生、夏利民、紀清華3人成立監事會,對業委會進行監督。鼎鑫大廈從此步入自治。
對聯旁邊,張貼著“鼎鑫大廈2018年工作總結”,“總結”最顯目的位置是“2018年度財務結算公告”:“年度總收入286934.60元,總支出311195.16元,年度結余-24260.56元。”收支各項目都列得明明白白。
75歲的業委會主任謝志春介紹,去年結余為負數,主要是因為付了小區自來水改造工程款169613元。
自治以來,業委會每年都會張貼財務賬目,接受業主的監督。在小區的大門口,貼著自治十年來的總收支情況:“十年總收入2138020.37元;十年總支出1762848.81元;十年總共結余379771.56元。”
“這個賬是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我們現在賬戶上有42萬多元。”謝志春驕傲地說。
沒拿一分錢工資
萬事開頭難。自治初期,為了取得業主的信任和支持,業委會立即將物業費由1元/㎡降為0.9元/㎡。通知貼出去后,業主們拍手稱贊,僅僅兩天時間,就基本收齊了該季度物業費。
鼎鑫大廈物業費標準十年未變,共計優惠物業管理費187200元,平均每戶優惠1300余元,讓業主們真正得到了實惠。
“物業費應該取之于業主用之于業主,業委會不能拿業主一分錢。”謝志春、胡嘉財、郭建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物業費全部用來進行小區建設和維護、支付保安和保潔費用。
“業主們剛開始對我們不放心,有些風言風語擔心我們會將物業費吃了、喝了或者貪了。”回憶起當時受的委屈,郭建飛在直播鏡頭面前忍不住哭了起來。業委會公布賬目后,業主們的擔心消除了。
今年是小區自治的第十一年,業委會3名老黨員除了每月領取200元的電話補貼,沒拿一分錢工資。
為了節省開支,業委會值班室的桌椅板凳是小區住戶淘汰不用的,辦公用紙是商業住戶的廢紙,電視機是從垃圾堆撿來的,空調則是謝志春從自己家拿來的一臺窗式空調。
業主的貼心人
接手物業之初,業委會列舉小區的“三大怪事”“六大隱患”,一一進行針對性解決。從大廈的管理入手,新建了值班室,安裝了電動門,對樓棟實行了封閉式管理;從大廈的點滴問題抓起,對破損的基礎設施進行維修,逐步完成改擴建任務。電梯壞了重新安裝,水壓不夠重新升級,墻面滲水重新修理……
十一年來,在謝志春等人的努力下,鼎鑫大廈一共進行了改擴建項目16個,大廈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這些項目的改造費用共計43.8萬元,每一筆開支都張榜公布,接受大家監督。
為了讓大家用上清潔放心的天然氣,謝志春為此不知跑了多少路、說了多少話,終于把天然氣安裝到位。
改造小區電梯時,需要預付款14萬元,可物業費存了定期還有半個月才能到期,提前支取會影響利息收益,3位業委會成員便每人先行墊資3萬元。去年自來水改造,每戶居民需要出1000元,業委會利用物業費幫每戶補貼了500元。
保潔人員嫌工資低不愿干,謝志春就每天早起打掃樓棟。從2016年至今,他冬掃三九、夏掃三伏,沒收一分錢。
“他們的服務沒話說。”居民戴慶和說,有一次她搬不動桶裝水,向門衛室求助,謝師傅二話不說,就幫她將水送上了樓。遇到天然氣灶打不著火、家里燈泡壞了,只要求助,業委會也上門幫忙解決,“他們真的很貼心,其實他們沒有義務做這樣事情。”
面對業主們的表揚,謝志春說:“大家選舉,對我們的信任,不能辜負了業主的希望,不能為名為利,大家相信我們,我們就要把服務做好。”
無私奉獻是成功的關鍵
物業服務關系千家萬戶,關乎業主切身利益。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居民對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追求日益強烈,業主和物業的矛盾便日益顯現。今年以來,東楚晚報熱線接到關于物業的投訴,已有百余起。
黃石有不少小區嘗試過自治,但鮮有成功者。鼎鑫小區自治為何能夠成功呢?
“關鍵在于人。”住戶吳訓法說,3位老黨員這么大年紀了,沒有要任何報酬,業主有要求隨叫隨到。“業委會必須大公無私,真正為業主服務。”
紅旗橋社區書記潘斌算了一筆賬,如果按每人每月2000元工資計算,謝志春3人十年就為業主們節省了人員開支近80萬元。他認為,是3位老黨員發揮奉獻精神,代替行使物業職能,造就了鼎鑫大廈的“紅色物業。”“這個經驗,不是每個小區都能學到的。”
如今,謝志春和郭建飛已75歲,胡嘉財已78歲。東楚晚報記者采訪時,多位居民在為業委會的接班人表示擔憂。
謝志春也說,業委會希望有業主接過接力棒,繼續為小區做好服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