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石日報記者 田城 通訊員 占鑫 姜孝康
陽新白沙鎮楓樹下村村支書帶領“兩委”班子真抓實干、艱苦創業,村子擺脫了以往的“唯礦情結”,不吃“資源飯”,不欠“子孫債”,從“吃山”到“養山”,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扭轉了發展模式。
“基層黨組織堡壘,如同樹苗要扎根群眾,走進群眾的心間,依靠群眾這汪清泉茁壯成長。”對于黨群關系,石先峰如此理解。
“欲近群眾,必知民意,解民憂”
楓樹下村只有4個村民小組,1529人。別看村小,矛盾卻多。村子緊鄰大冶有色公司赤馬山銅礦。長期以來,企業援助加上村辦采石場,集體年收入約10萬元,“小日子過得挺悠閑”。后果是,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常年的開采活動讓村貌“滿目瘡痍”,因為利益和環境問題,矛盾多發。
鄭翠芳是珠海市香洲區人,嫁到村里已有10年。“過去啊,村民的整體素質較差,不講道理,愛占小便宜,愛四處告狀。”她沒想到,自己這個外地人,居然被村民投票,當上了村婦女主任。“可能是我樂于助人的緣故吧!”
“村民素質低,首先拷問的應該是基層黨組織是不是真關心了群眾,幫群眾辦了實事。”2012年,石先峰被委派到該村,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眾中間,聽他們說話。村民們普遍對村容村貌表示不滿,他拍胸口承諾:大家說得對,必須解決,馬上解決;一批村民“吐槽”上屆村“兩委”,有些話說得特別難聽。他又說,新一任班子肯定跟過去不一樣,“話說多了是水,大家用時間來檢驗”;……問題收集了一籮筐,石先峰一一記錄好。
群眾有呼聲,黨員有行動。為了團結黨員,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村里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開通網上服務平臺,各組建立黨群服務聯系點,實行干部周末值班制度,辦事不出村。短短一段時間,村民集中反映的20多個矛盾糾紛被化解了。即將上任的新村領導幾把火,把大部分群眾的心膛燒得透亮:知民意,解民憂,這是個肯做事的干部!
“公生廉,廉生威,民主集中好干事”
經過2年的基層鍛煉,2014年,石先峰被推選為村支書。作為村支書,抓班子,帶隊伍是工作重點。在“兩委”班子內部,他以團結為前提,堅持民主集中制,嚴守紀律講規矩,以身作則先垂范。
72歲的老黨員劉恒榮深有體會:公家的事,必須“公”字當先,大小事項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一言堂是行不通的。“石書記當村支書后,一個本家侄子想入黨,因為不夠條件而被他當場拒絕,這件事我心里很服氣。”
村里有54個黨員,年齡最大的石杰有94歲了。盡管不能參加黨組織活動,但他心里依然想著多學習,發揮黨員作用。88歲的劉合水,每次黨員活動必定到場。村里的大事小事,他經常第一個發言。“我年紀大,不怕得罪人,該說的話一定要說出來!”
一次次黨組織活動,將黨員干部的黨性喚回了,黨員的帶頭作用體現出來了:日間照料中心搞起來了,村里60歲以上老人中午吃飯不愁了,小孩子也有玩的地方了。一老一小的工作做好了,外出打工的青壯年沒了后顧之憂,對新村委班子的工作更加支持。公路修到村組,路燈照亮每一個旮旯;村民的“新農合”全免費——這幾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用之于民,所有人都受益。今年,村里新修村完小,解決周邊汪武頸村、韓家山村等5個村小孩上學的問題。修路修學校都要占地,沒有一家扯皮。村民說,娃娃讀書是大事!因為一個“公”字,楓樹下村的村民思想悄然改變了,肚量大了,無私奉獻的多了。
從“吃山”到“養山”的轉變
楓樹下村山多地少,要發展,還得拿山做文章。為了讓村民改變發展思想,村“兩委”班子一一走訪農戶,擺事實、講道理,鼓勵村民綠化荒山。
近幾年,村民在太石口、黃泥垴等地拓荒種油茶,每年至少發展油茶林150畝,一批油茶大戶涌現出來。村民劉修剛一個人就種了100多畝油茶,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天旺農業生態合作社帶動了6戶貧困戶發展103畝苧麻;金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新發展稻田100畝、特種水產80畝、苧麻105畝,雜柑、八月瓜種植業也隨之發展起來。
隨著思想的進一步解放,改變了長久以來“種田吃飯,養雞稱鹽,喂豬過年”的傳統小農觀念。通過引資,村里成立陽新藍輝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全面發展生態種養殖業,發動村民入股。楓樹下村多家合作社年產值600余萬元,帶動了近百人就業,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00元。
村民荷包漸漸暖和了,楓樹下村又想到改變村容村貌。首先解決的是通村的“搖窩路”,通過要項目爭資金,公路硬化完成,解決了沿線5000位村民的出行難;順應村民美麗宜居鄉村的期盼,村“兩委”全面推進村莊綠化、道路硬化、庭院凈化和環境美化,累計投入百萬元,改變了臟亂差的落后面貌,楓樹下村正朝著步步成景方向前進。目前,環父子山自行車綠道土方基礎工程已經完工,岳飛登山三級步道也已初步建成。
“從‘吃山’到‘養山’,楓樹下村既收獲了生態效益,更收獲了生態紅利。在這個過程中,黨組織基層堡壘的落地生根功不可沒,這也給白沙鎮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借鑒。”白沙鎮黨委書記毛衛平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