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協十三屆十三次常委會會議現場 記者 鄢巍 攝□ 黃石日報記者 朱達
黃石擁有3000多年的礦冶史,100多年的開放史和近70年的建市史,從青銅故里到重工業基地,從先進制造之都到現代港口城市,獨具魅力、獨樹一幟的礦冶文化和工業文化,見證和傳遞著這片土地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黃石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準則及價值取向。
2012年,我市成功獲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稱號,2017年,市政府印發《黃石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三年行動方案》,去年,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又作出決定,要把黃石打造成歷史文化名城。在3日召開的市政協十三屆十三次常委會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圍繞“加快歷史文化名城創建步伐,助推黃石高質量發展”廣泛建言獻策,表示將以堅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嶄新的工作狀態邁上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新征程。
以文鑄城
市政協委員吳永斌認為,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方面是要加強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保護好城市的根脈,另一方面是要通過深入挖掘黃石獨特文化價值,讓這座城市更有內涵、更有自信、更有氣質、更有魅力。
“創新精神是黃石礦冶文化之根、科學精神是黃石礦冶文化之源、奉獻精神是黃石礦冶文化之魂、工匠精神是黃石礦冶文化之基。”吳永斌指出,礦冶文化是我市得天獨厚的精神財富,賦予了全市人民更為堅定的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礦冶文化包含的創新、科學、奉獻和工匠精神,全面傳承和塑造黃石的人文精神。
工業遺產作為工業文化的載體,是增強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實現工業轉型升級、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魂。
“黃石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在全國起步最早,成效顯著。2017年1月1日,全國第一部實體性地方工業遺產保護法規——《黃石市工業遺產保護條例》施行,為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堅實而雄厚的基礎。”市政協委員李碧指出,鑒于我市工業遺產數量較大、分布范圍廣泛,要完善工業遺產的保護機制,建立預先保護制度;要明確保護和利用規劃編制工作主體,促進保護工作有序開展,對目前沒有管理單位的工業遺址,要明確保護措施。
以文興業
近年來,依托于豐富的礦冶文化和工業文化遺產,我市的旅游業快速發展,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被評為國家10大工業遺產旅游基地,華新水泥博物館開館迎客,連續成功舉辦地礦科普大會、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等盛會。但還存在城市旅游定位模糊、工業旅游線路不順、服務配套滯后等問題。
“必須明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理順旅游線路體系、講好黃石故事、加大營銷推介、豐富黃石記憶。”市政協委員劉少蘭建議,應該打破屬地管轄限制,統一規劃,重點打造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漢冶萍煤鐵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東鋼舊址為核心,以東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等自然景區為環繞,依托勁牌、冶鋼、大冶鐵礦、美爾雅、美島等企業,建設大冶青銅小鎮、鐵山世界鐵城等特色旅游基地,形成古代、近代和現代工業遺存串聯,自然風光和工業遺存并重,休閑、購物、美食、娛樂為一體的工業旅游體系。
在我市的歷史文化遺存中,位于西塞山區田園社區工人村的蘇式建筑群,始于建國初期,是見證黃石昔日榮光、承載市民記憶鄉愁、打通市域文旅發展的重要物理地標。
市政協委員艾永晴建議,可以借鑒廣州、沈陽、洛陽等地的成功經驗,復古如古,利用蘇式建筑群打造歷史文化、休閑娛樂、手工作坊、特色飲食、地域文化等街區,讓蘇式建筑群文旅項目成為黃石乃至全國的文化藝術新地標。
以文惠民
歷史文化是群眾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種類眾多、特色鮮明,特別是西塞神舟會被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市政協委員劉小紅建議,我市要因地制宜加強“非遺”保護平臺建設,與當地的經濟、生態、旅游、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傳承人家中、旅游景點、文化商業地帶、學校等地,建立“非遺”展示(展演)中心、保護和傳承基地等各類保護平臺,讓廣大群眾近距離接觸“非遺”,了解黃石特色民俗文化。
依托于歷史文化街區,我市各大歷史遺存得以串聯起來,市政協委員徐燕玲表示,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街區,必須與發展旅游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建議以華新水泥舊址和地質里等區域為重點,整體成片規劃,分期開發,學習上海新天地、漢口黎黃坡路等地的做法,打造一個具有承載黃石礦冶工業發展歷史的都市文化旅游新地標,為黃石市民及游客提供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可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大討論’活動,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主流媒體,通過開辦專題、專欄、專訪等形式,敘述黃石歷史,講述黃石人文故事,使保護和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盡快形成共識。”市政協委員徐歡建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