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石日報訊(記者 殷珂 見習記者 馮研 通訊員 張友江)3日,記者在靈鄉鎮大莊村幼泉灣看到,聳立在灣后山巔的“鄉愁亭”已建成,灣前人工湖上的三拱式“鄉愁橋”正在抓緊施工。
“我們灣的‘鄉愁園’還沒有全面建成,但今年已經接待不少體驗‘農家樂’的游客了。” 幼泉灣村莊理事會會長紀志勝說。
在靈鄉鎮,走進許多村莊,都仿佛置身于山水畫中。由于地處丘陵的特點,村莊大多依山而建,山環水繞式的田園風光,是近些年來一些城市居民最羨慕的“鄉愁”,因此常有市民利用假日來該鎮進行鄉村旅游,體驗農家生活。
“把全鎮作為一個景區來規劃,把每個鄉村做成一個景點,按 ‘靈溪之鄉’特點一線穿珠,打造現代版‘世外桃源’,讓鄉愁帶動鄉游,助力鄉村振興。” 靈鄉鎮鎮長李杰說,“我們將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導村民盤活閑置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農民收入的共贏。”
靈鄉鎮“六山一水三分田”,是鄂東南地區為數不多生態保護較好地區。這里三山環繞,兩湖發源,九溪匯流。境內擁有省級林業多樣性物種保護區,森林覆蓋率65%,青山秀水,空氣清新,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優勢。近年來,該鎮依托優越的鄉村生態環境、田園風光、特色農業、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目前,靈鄉鎮已有大王山省級森林公園、梅紅生態旅游度假區、毛鋪國際滑翔基地等多處景區景點,初步形成了森林山水風光游、特色歷史文化游和生態鄉村休閑游,引得游客紛至沓來。
為了更好地保護鄉村旅游的“鄉愁”特色,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靈鄉鎮科學布局旅游項目,充分尊重自然,積極引導農戶栽種鄉村原有樹種,利用鄉村的石頭、木頭等天然材料建設具有原生態效果的生態莊園。同時,依托談橋鄂皖湘贛指揮部舊址等豐富的紅色資源,結合農耕文化,利用創新手段讓傳統文化變為可參與的體驗項目,讓游客不僅能暢享青山綠水,更能記住歷史、留住鄉愁。初步統計,每年通過各種方式來該鎮鄉村旅游近30萬人(次),帶動了該鎮三產的發展。
讓工商資本“留下來”、讓農村資產“活起來”、把財政資金“用起來”,為美麗鄉村建設引入了源頭活水。靈鄉鎮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合作方式,建立合作共同體,推進土地“托管”規模經營發展。同時,探索推廣入股分紅經營模式,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目前,靈鄉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5家,各類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86個。
目前,靈鄉鎮正圍繞鄉村振興的要求,搶抓全國重點鎮、全省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的機遇,加強中心小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基本公共服務資金均衡配置,完善功能。同時深入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引導、示范和帶動全鎮更多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使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民群眾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