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8日訊(記者王進良 通訊員王瀟瀟 郭雨辰)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華中科技大學共有8項成果獲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通用項目5項,并列全國高校第四;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專用項目1項,參與項目2項。
華中科大作為牽頭單位獲獎的6項目分別是:
1、土木學院朱宏平教授等完成的“長大跨橋梁安全診斷評估與區域精準探傷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等完成的“復雜零件整體鑄造的型(芯)激光燒結材料制備與控形控性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公衛學院徐順清教授等完成的“水中典型污染物健康風險識別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協和醫院胡豫教授等完成的“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靶向治療”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等完成的“重癥先心病外科治療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
6、電氣學院教授牽頭完成的專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外,華中科大機械學院朱國力教授參與完成的“異形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氣學院何俊佳教授參與完成的“國家工頻高電壓全系列基礎標準裝置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獎成果簡介:

1、土木學院朱宏平教授團隊——
匠心之至,打造長大跨橋梁精準體檢方案
長大跨橋梁服役安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需求,我國橋梁病害多、管養周期短,需要及時診斷評估其安全狀況。長大跨橋梁體量大、結構復雜、檢測環境惡劣,結構內埋傳感器存活率低、耐久性差。現有技術和裝備存在復雜結構整體安全診斷評估精度差、效率低及混凝土內部微裂縫、結構體內部鋼損傷精準探測等系列難題。項目提出了長大跨橋梁“健康精準體檢”的新思路,建立了高精高效、適應惡劣環境的長大跨橋梁安全診斷評估與區域精準探傷技術。

2、公衛學院徐順清教授團隊——
要讓百姓喝上干凈水
該項目屬環境污染與防治領域,采用全生命周期毒理學研究發現了水中典型污染物新的健康風險,用內暴露評估與健康效應檢測相結合研發了定量評估人群健康風險的關鍵技術,用生物毒性檢測與化學分離鑒定結合建立了基于健康風險的水中特征污染的篩選技術。研究成果突破了健康危害識別、人群健康風險評估、特征污染物篩選這三大技術難題,被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機構用于健康風險評估和標準修訂。為我國制訂《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提供了科學依據,保障了我國飲用水安全。識別出武漢東湖水致癌污染物,推動了湖北省政府實施“湖改江”工程(將飲用水源從東湖改為長江)。識別出的淮河流域特征污染物被列入《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方案》,促進了流域水質的改善。

3、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
用3D打印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技術
項目組采用激光選區燒結(SLS)整體成形復雜型(芯),創新鑄造過程調控方法,以實現高性能復雜零件的整體鑄造。項目包括三個創新點:1、高性能型(芯)SLS粉末及制備方法;2、復雜型(芯)SLS過程在線測量與形性調控方法;3、復雜零件整體鑄造的變形、夾渣和孔松等定量預測與工藝優化方法。基于上述創新成果,創建高性能復雜零件的整體鑄造成套技術,突破了航空發動機機匣、航天發動機渦輪泵等高性能復雜零件的整體鑄造難題。項目獲發明專利24項、軟件著作權13項。專家鑒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指標國際領先”。成果應用于中國航發、西安航天發動機等國內外數百家單位,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引領了我國鑄造行業技術進步,大幅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4、協和醫院胡豫教授團隊——
破解血栓早期診斷和治療難題
血栓性疾病是一類以動靜脈和微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為特點的臨床常見疾病。我國每年發病率約 300/10 萬,病死率 8%~39%,相關醫療費用逾 1300億元。現有診斷技術主要是基于血栓形成后的影像檢查,無法早期發現血栓;而血栓形成后治療效果不理想,還常伴有出血或再栓等風險,因此血栓病的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該項目組在國家及省部級重大課題資助下,歷經20余年,圍繞血栓病的早期診斷和靶向治療,在血栓分子診斷技術、血管和血小板抗栓靶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量化診治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推動了我國血栓病診療技術進步。

5、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
引領世界先心病外科發展
先心病是最常見先天畸形,外科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重癥先心病外科是心血管外科尖端前沿。該項目以提高外科療效為目標,取得一系列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包括國際首創先心病經胸微創封堵技術、引領中國兒童心臟移植跨越式發展、國際率先提出先天性主動脈疾病合并心內畸形一期矯治理念、創新先心病精準診治體系等。2007-2017年實施先心病手術61392例,數量居世界前列,新生兒小嬰兒占22.28%,復雜先心病占45.3%,圍術期死亡率僅2.09%,療效與國際頂級心臟中心相當;發表論文379篇,總影響因子381.6,他引1553次;專著12部,中國專家共識4項,授權國家專利19項,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成果應用于54家大型中心,帶動我國乃至世界重癥先心病外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