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30日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朱曉慧) 昨日,記者從有關單位獲悉,十堰市青年作家段吉雄的散文《曬秋》入選江蘇省揚州市高一期末測試卷,在這份滿分為150分的試卷中,這篇選自2018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的散文是作為現代文閱讀并回答有關問題,共占13分。
段吉雄生于十堰市鄖陽區,是一名80后作家,系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十堰市作協秘書長,湖北省第六、七屆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自2014年以來,他先后有50余萬字作品相繼在《長江文藝》、《福建文學》、《延河》、《長江叢刊》、《人民日報》、《中華讀書報》、《天津日報》、《湖北日報》等刊發。2017年,他和湖北省十余名作家經過長達一年采訪,創作出了非虛構作品集《五十四種孤單》。該書通過關注孤寡老人這一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對其生存狀態進行全景式掃描,并進行橫向與縱向的關照、對比,是國內第一部鄉村孤寡老人口述史,填補了非虛構文學在這方面的空白。2018年6月,由段吉雄創作的探案系列小說集《罪案終結者》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全國新華書店公開發行。該書主要是以打擊新形勢下刑事犯罪的時代特色為背景,運用寫實與虛構相結合的創作手法,用49個案件偵破、扶貧濟困、救死扶傷、千里追逃、虎穴緝兇等一個個故事的鋪陳敘事,書寫了一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蕩氣回腸的警營傳奇,使人深切感受到人民警察在危難之時所表現出的正義、智勇和擔當,揭示出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歷史規律,彰顯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法治力量。該書出版后引起了湖北文學界的關注,陳應松、曉蘇等著名作家均進行了推介,由公安部主辦的《派出所工作》還開辟專欄進行連載。
在進行小說創作同時,段吉雄還注重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和民俗生活,從2018年8月份至今,他僅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就發表4篇散文,均是描寫鄉村充實生活,贊美質樸和諧的環境。據了解,當獲知自己的散文入選高中試卷后,段吉雄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情況下,自己先進行了答題。之后,對照答案檢查了答題情況。
“最多能得9分。”段吉雄豪不避諱地告訴記者。“因為第一個選擇題就答錯了,后面的兩個分析題的答案基本上和我的想法相符。”“錯的原因主要是沒有認真去研究,再一個可能就是有的選項跟自己的初衷還是有出入。后來,請教了高中語文老師,然后仔細分析后,覺得還是標準答案是正確的。”
寫作者答自己的文章得不到高分,這成為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前不久,湖南省株洲市作家王亞在作答自己的閱讀題時,20分的總分她只得到了6分。“這很正常,我還比她強一些。”段吉雄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調侃。“高中的語文學習主要是側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文本解讀,而中文系是專門研究語言文學的。出題者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學生依據文本進行理解與歸納的能力,畢竟考試和文學鑒賞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