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調整行政區劃了!
據荊州市民政局官網21日消息,按照行政區劃管理規定,今年該市對部分鄉級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這也是20多年來少見的。

在可行性研究和評估論證的基礎上,荊州部分鄉級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分別獲得省市兩級政府批復。具體為:
撤銷沙市區立新鄉設立立新街道辦事處
監利縣紅城鄉趙夏村劃歸容城鎮管轄
荊州區郢城鎮7個村劃歸東城街道辦事處管轄
沙市農場改革后、批準設立沙市區魚農橋街道辦事處
此外,沙市區聯合鄉已啟動了“撤鄉設街道”工作。
為何要進行"撤鄉設街"等調整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荊州現行行政區劃格局和功能已不適應城市發展要求。調整部分鄉級行政區劃結構,可優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撤銷沙市區立新鄉正是這一變化發展的縮影。
該區域地處城鄉結合部,南依沙市城區,東連荊州開發區,北鄰關沮鎮,西連荊州區,是城市向北發展的主陣地。鄉政府下轄6個村、4個社區,轄區國土面積26.4平方公里,總人口35883人,非農業人口數量占總人數的66%。

2012年以來,隨著沙北新區建設和城中村改造,除同心村外,其他村逐步實現城市居住模式,且近年來城市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立新鄉已與城區緊密融合。同時,立新鄉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考核指標已與城市一致,且部分指標排名前列,城市化建設效果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今年6月,湖北省民政廳的相關部門對立新鄉“撤鄉設街”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時表示,立新鄉城市建設、居民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運作機制已與城市管理方式相一致,具備充分的行政區劃調整條件。
"撤鄉設街"有什么好處?
當一個地區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了,這個地區自然就有了更多發展空間,成為更高一級的行政區劃也是一種必然。設立街道后,科研、文教、衛生、商業、金融、交通等城市功能定位將更加明確,更好的促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