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場進“小區” 糞污變沼液
湖北日報訊(記者彭磊、通訊員李理、王華)3月26日,潛江市老新鎮洪河村10組的潛江市眾銘養雞專業合作社里,17家雞場集中搬進“養雞小區”,其糞污變沼液,這一模式解決了困擾當地多年的畜禽養殖污染問題。
該養雞“小區”由潛江市眾銘養雞專業合作社投資建設,采用全自動養殖設備和糞污環保處理設備,實現了雞糞不下地且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理。
2017年,養雞專業戶周柏海的小型養雞場被關閉。去年,他在“小區”里租賃一棟專業雞舍,重拾舊業。

走進周柏海的雞舍,只見一排排母雞整齊的從鋼柜里探出小小的頭,在食槽里覓食,圓眼睛、紅雞冠、小尖嘴萌態十足,分外可愛。每排雞群的下端都有一行傳輸帶接住母雞們生下的雞蛋,再將蛋傳輸至鋼柜一邊的自動揀蛋機里,不一會,雞蛋就自動分揀成30枚/隔的雞蛋隔。
“這里都是全自動化養殖,而且雞糞不下地,全部綜合利用!”眾銘養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祥浩介紹,雞蛋通過第一層傳輸帶自動分揀包裝,而雞糞則通過第二層傳輸帶運送至合作社與湖南喜存農牧有限公司合作的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設備,通過設備的干濕分離,干糞進入車間制成有機肥,糞液則進入沼氣池發酵制成沼液,直接還田于周邊牧草田和蔬菜田。

“中央環保督察組及省畜牧局領導已多次來實地檢查指導工作,我們合作社均已順利通過環保驗收。”彭祥浩說。
“獨棟自動化雞舍一年租金5000元、綜合利用每戶投入1萬元,而自動化、規范化的科學養殖模式讓產蛋率高達93%......”周柏海算著這里的養雞賬,他告訴記者,不到一年間,他的1.7萬只雞已產生效益2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