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地評委同時同網共“改卷”
——潛江公共資源交易首例“遠程異地評標”目擊
潛江新聞網訊(通訊員 傅海棠)1月9日9時20分,包括筆者在內的5名“公共資源交易市民監督員”亮出身份,走進潛江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開標大廳,觀摩潛江作為項目主場、宜昌作為項目客場共同實施的“總口農場史館廣場建設項目工程”遠程異地評標現場。

監督員見證開標現場遠程異地評標,在潛江市屬首例。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將通過遠程音視頻和評標數據交互,與宜昌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同完成這一項目的評標。”9時30分,開標程序啟動。整個開標進程與平日沒有區別,只是現場需隨機抽取的5名評標專家,有2名必須由宜昌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隨機產生。

監督員參觀封閉評標區此次招標的“總口農場史館廣場建設項目工程”合同估算價為1489527.31元,計劃工期180天,計劃開工日期是2019年1月20日。唱標人逐一公布4家投標單位的投標報價、工期、質量目標、項目經理等后,時針指向10時10分。

監督員參觀評委等候室監控室。遠程異地評標子系統直接通過數據接口進行交互,與視頻監察系統結合,呈現出“盡收眼底”的有效監管環境。此時,筆者通過系統傳遞的畫面看到:潛江平臺隨機產生的3名評標專家已到達評標室;15分鐘后宜昌平臺隨機產生的2名評標專家到達指定地點;20分鐘后,兩地專家通過音視頻溝通產生了“評標組長”;接下來,兩地現場保持著出奇的安靜。其間,筆者在監控室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點擊鼠標,先后“特寫”了潛江3號專家和宜昌4號專家的桌面及評標狀態,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專業、嚴謹、公正。


監督員觀摩遠程異地評標現場11時50分,兩地專家有了第一次對話:就投標單位的某項數據是依潛江標準還是取宜昌規則判定展開了足足20分鐘的溝通與交流,最后形成“按潛江標準往下走”的統一意見。14時20分,“評標室”的電話打進了監控室:“經潛江、宜昌兩地專家組評定,‘總口農場史館廣場建設項目工程’評標結果如下:湖北銘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得分為93.92分,為第一中標候選人;湖北大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得分為90.72分,為第二中標候選人……”至此,該項目的評標工作畫上了句號。

監督員在視頻監控室監督評標總口農場群眾監督員杜官斌表示,此次開評標全過程公平、公正,讓人放心,我們回去后要向更多群眾宣傳。據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市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本土評標專家不可避免會有“熟人效應”,遠程異地評標較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市今后將更多采用這種方式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