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胡秋生

圖為沈輝鵬

圖為章旖

圖為協和公告

圖為林凱

圖為張一

圖為梁濤

圖為王婧

圖為王霜

圖為喻江
編者按
一個個瞬間,凝固成時代的音符。2018年即將過去,這一年,我們這座城市,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演繹了怎樣的精彩?我們的努力,收獲了怎樣的幸福?近日,本報采訪了10位新聞當事人,與他們一起,共同回放2018那些難忘的片斷,回望一起走過的美好時光。
總書記夸贊青山敲門組
新聞背景:4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
敲門的頻率更高了,對居民的服務更細致了,這是胡秋生對“天天敲門組”成員的新印象。12月9日,“天天敲門組”負責人、66歲的胡秋生,受邀到北京國家博物館參加完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展覽活動,回到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區,又開始緊鑼密鼓地規劃2019年“敲門組”工作的創新方法。
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湖北時,來到青山青和居社區看望干部群眾。胡秋生清晰地記得,他向總書記介紹了“天天敲門組”志愿者隊的工作后,總書記翻看了十幾頁“天天敲門組”志愿者的工作照片和記錄本,高興地稱贊:“這個事情看著小,但社區很需要,很管用。不錯不錯,你們辛苦了。”習總書記的鼓勵,讓志愿者們備感自豪。
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再到500多人,這一年“天天敲門組”的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他們之中有退休干部、有民警、有醫生、有教師,來自各行各業,他們身份雖不同,愛心卻一樣。胡秋生笑著說,如今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天天敲門組”,讓他充滿干勁。
隨著志愿者不斷增加,新的一年,胡秋生還有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推進敲門組“結對幫扶”,確保困難居民都有人關注,遇到難事第一時間有人援手,讓“天天敲門組”融入社區每家每戶,鄰里和諧相守望,噓寒問暖送到家。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治濤
湖北好故事講給世界聽
新聞背景:7月12日,外交部向全球推介湖北。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萬里長江圖描繪了湖北最具特色的三峽、黃鶴樓、長江大橋,展現了湖北中流擊水、勇立潮頭、從長江走向世界的雄心壯志!”回憶起2018年7月1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藍色大廳里講出的這段開場白,章旖仍然會激動和自豪。
這位來自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的講解員還記得,那天,她穿著代表湖北“千湖之省”元素的藍色解說服,站在萬里長江圖前,為來自128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及工商代表們揭開了這首“長江之歌”的序幕。推介過程中,省領導不時向中外使節重點推介湖北制造和自然資源。在“長江邊的綠色發展”展區,外賓們不僅為湖北制造的“空中造樓機”而驚嘆,還興奮地與湖北特產——小龍蝦互動合影。在文化遺產展區,外賓們紛紛品嘗了湖北的趙李橋磚茶,也為湖北的漢繡作品頻頻點贊。在“對外開放”展區,外賓們尋找著曾經與湖北合作的印記……
推介會告一段落,但“長江之歌”的旋律沒有休止符。這一次,章旖代表湖北登上了更高的舞臺。今年八月,中宣部為籌備《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覽》在全國遴選90名講解員,章旖和其他5位湖北講解員成功入選。她在用自己的聲音,講述著更精彩的中國故事。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取消ETC市民大“減負”
新聞背景:1月1日,武漢停征ETC通行費。“以往開車經過長江二橋時,車內都會聽到‘嘀’的一聲響起。如今,還有點懷念那個‘不喜歡’的聲音。”26日,家住漢口唐家墩路的沈輝鵬向記者打趣道。
2017年9月12日,武漢市決定,自2018年1月1日零時起,停止征收實施6年多的“九橋一隧一路”ETC車輛通行費。
28歲的沈輝鵬是這項新政獲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因工作需要,經常要駕車往返武漢三鎮。2015年,考慮出行成本,他便辦了ETC年卡,一年下來也要花2100元。去年9月20日,沈輝鵬得知武漢將取消ETC的消息,心情格外激動,第一時間將消息發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分享,不少好友紛紛轉發,對武漢市這一決定叫好、點贊。
好消息摩肩接踵。2017年12月29日,武漢市路橋中心公布了ETC賬戶余額退款相關細則。沈輝鵬馬上熟讀相關細則。隨后,他登錄支付寶賬號,填寫相關信息后,數百元的賬戶余額在3天內就到賬了。“武漢兩江交匯,過江交通是民生大事。此前的ETC,卻成為市民心中的一個‘坎’。”沈輝鵬說,一年來,他身邊的有車一族,開車出門更“任性”了,“不過,不著急的時候我會選擇地鐵出行,畢竟更快更舒服”。
楚天都市報記者黎先才
大醫院開始全面入醫保
新聞背景:9月1日,協和醫院全院進醫保。
“說協和可以用武漢市醫保了,想著孩子睡覺打鼾幾年都沒緩解,便趕緊送來請專家找找原因。”12月26日,在武漢協和醫院外科樓大廳,家住武昌的韓女士感嘆,以前全部靠自費,現在可以報銷一些,壓力輕了不少。
多年來,包括同濟、協和等委屬委管醫院,只有少數幾個科室“試水”武漢市醫保,武漢參保居民就診時大多數只能自費。
2018年9月1日,武漢協和醫院作為委屬委管大型綜合醫院,在我省率先加入“全院醫保”。試運行期間,武漢市中心城區的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在協和醫院所有科室門診、住院時使用。
韓女士一家成為政策的受益者。她說,女兒今年6歲,近兩年來晚上睡覺總張著嘴呼吸,甚至“鼾聲陣陣”,在社區醫院檢查,當作鼻竇炎治療了一段時間,但效果不理想。“看著女兒晚上睡不好,便想到協和來找病根。”韓女士說,經鼻咽鏡檢查后,耳鼻喉科專家沈錦熊教授發現,孩子腺樣體肥大,咽喉要塞部位幾乎都被堵住,建議盡快手術治療,否則會影響生長發育。今年12月中旬,孩子接受等離子刀手術,非常順利。“住院近十天,各種檢查,扁桃體、腺體切除,出院時醫保報了4000多元。”韓女士說,有醫保報銷分擔,經濟壓力小了很多,關鍵是孩子問題得到了解決。
26日,韓女士到醫院打印清單,準備再報商業險,總體算下來,醫療費用節省不少。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
一年喜提三條地鐵
新聞背景:10月1日,武漢地鐵7 號線和11號線開通試運營!12月28日,地鐵紙坊線開門迎客。
今年10月1日,武漢市民翹首以盼的地鐵7號線和11號線正式開通。當天上午10點,7號線首發列車從三陽路站出發,駛向野芷湖方向。駕駛這輛車的司機,是31歲的武漢伢林凱。
“為何首發車司機選中了你?”面對記者的疑問,林凱顯得十分自信:“可能是因為我經驗最豐富吧。”原來,在開通前,專家試乘車輛時,也是他開的列車。
2005年,林凱從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南下廣州,當了一名地鐵司機。2011年4月,得知武漢正在籌備地鐵2號線,林凱辭別廣州地鐵,回到了江城武漢。“家鄉建地鐵了,我肯定要回來做點貢獻。”
7號線是銜接漢口、武昌主城的過江地鐵線路,被譽為“黃金走廊”。2017年上半年,他和首批20名司機,來到即將開通的7號線承擔“開荒工作”。
開通當天,林凱注意到不少乘客尤其是南湖一帶的乘客,非常興奮。他也注意到,那兩天7號線和11號線刷爆了朋友圈,這讓林凱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工作的意義,“兩條地鐵開通后,市民的興奮勁,讓我的工作充滿了動力!”
昨日,地鐵紙坊線正式開通。至此,武漢地鐵2018年共開通三條地鐵,全市地鐵通車里程達到305公里,已經邁入“世界級”。在國內,僅次于上海、北京、廣州、南京。
楚天都市報記者潘錫珩通訊員曾斯產啟斗
人才公寓里筑起新生活
新聞背景:5月20日,武漢首批八折安居房落戶臨空港。
去年冬天,即將從武漢輕工大學畢業的張一,參加了一場學校組織的校園招聘。由于在校表現出色,成績優秀,她被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城投公司看中,成為公司的一員。
老家宜昌當陽的張一在武漢待了四年,對這座城市已經深有感情,畢業后就想留在這里。今年夏天,實習期過后她如愿留在了城投,成為了一名正式員工。拿到畢業證后,她第一時間將戶口從當陽遷移到了武漢臨空港。如今,她已成為一名武漢人了。
張一告訴記者,受惠于“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的相關政策,讓許多留漢大學生“有了家的溫暖”。如今,她已住進了臨空港青年城大學生人才公寓,“真的是拎包入住,八折后54平米的一居室每個月只要不到700元的租金。”張一說,小區超市和銀行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居住環境讓她覺得十分舒適。
張一的男朋友目前在洪山區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待臨空港的網安基地建成后,公司也會遷往臨空港。“他現在也在辦理落戶手續,以后我們倆就可以在武漢安家,過著屬于我們的小日子了。”她笑著說。
談及留漢這一年,她坦言,從學生身份向社會青年的轉換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在武漢這座包容性強的城市里,他們可以盡情揮灑才能。目前,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他們都感覺“蠻舒服”。
楚天都市報記者陸緣
首晉大滿貫后漢馬開跑
新聞背景:4月15日,漢馬加入中國馬拉松大滿貫后首度開跑。
跑過中山大道、跑過長江大橋、跑過東湖綠道……2018年4月15日,46歲的梁濤和她的丈夫羅志東一起參加了武漢馬拉松,這是她參加的第4個全馬,“跑馬拉松讓我越跑越健康。我也發現,武漢變得越來越美了!”
2018年,漢馬成為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同時加入中國馬拉松大滿貫,三歲的漢馬越來越具國際范兒。
梁濤告訴記者,2016年武漢馬拉松第一次舉行時,她并沒有特別的關注,平時她也是通過瑜珈、健身操等運動鍛煉身體。不過,當身邊的朋友紛紛加入跑步大軍時,她也被帶入到這股熱潮中。
2017年的漢馬,是梁濤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也是她至今印象最深的一場全馬比賽,“那天好大的雨,特別是跑到東湖綠道時,雨下得更大了,大家都擔心我堅持不下來,最終我沒有放棄,以5小時32分完賽。”這一幕,也感染了在終點處等候妻子的羅志東,在這之后,他也開始陪夫人一起跑步,5公里、10公里、15公里……兩人相互鼓勵,越跑越有勁,2017年11月19日,兩人第一次共同參加后官湖半馬,并輕松完賽。
不僅帶動了丈夫,讀大三的女兒也經常陪父母一起跑步,一家三口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2019年的漢馬,我也會和先生一起報名,只是參加漢馬的人越來越多,希望我們能和2018年一樣能一起中簽!”梁濤笑著說。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平
刷臉支付讓購物更便捷
新聞背景:6月25日,中百推出刷臉支付系統。
火車站,刷臉即可驗票;超市,刷臉輕松買單;吃飯,也能分分鐘刷臉支付……如今,人臉識別智慧技術的發展,讓不少武漢人感嘆:“刷臉”實在太方便了!
今年6月25日,中百集團旗下的商超門店陸續上線“刷臉”支付系統。目前,中百超市、中百倉儲內刷臉系統已全部上線。此外,不少大型商超已啟用了類似系統。
王婧今年剛大學畢業,如今在武昌水果湖工作。去超市購物,“刷臉”是王婧常用的支付手段。水果湖中百倉儲,是她常去買買買的超市之一,自己在自助結賬機器上,一一掃描商品條碼,選擇“刷臉”支付,付款很快就完成了。整個過程不需要掏出手機,也不需要輸入密碼。“真的是‘黑科技’啊,太便捷了!”王婧說起“刷臉”支付體驗,仍覺得十分神奇。
大學畢業后,王婧到武漢火車站,乘高鐵去廣州旅行。進站時按提示在機器上刷了一下車票和身份證,又對著攝像頭“刷”了個臉,幾秒鐘就順利通過了。在她印象中,以前沒有“刷臉”進站時,人工驗票經常排起長隊,如今隨著“刷臉”時代的到來,進站不僅更便捷,也更省時了。
“刷臉支付真的特別快,經常我人還沒反應過來,機器就已經認出我是誰了。”在王婧看來,智慧技術的發展落地,在武漢生活真是越來越便捷!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丹
亞洲足球小姐巴黎追夢
新聞背景:11月29日,武漢姑娘王霜當選亞洲足球小姐。
北京時間12月16日晚,在法甲女足聯賽第17輪的比賽中,身披巴黎圣日耳曼隊戰袍的王霜一傳一射,助全隊以7:1大勝梅斯,為2018賽季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回首過去的這一年,王霜感嘆道,“這一年,我仿佛做了一場又一場的美夢!”
12歲入選國少隊,15歲進入國青隊,不滿18歲就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員,王霜的足球之路可謂是一帆風順。本賽季在回歸武漢江大女足陣中后,她原本既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家人的關愛,又能賺得一份高薪,但王霜卻選擇了繼續去追夢。2018年初,當巴黎圣日耳曼隊向她發出邀請時,王霜主動降薪簽約。在代表該隊進行的15場法甲女足聯賽中,王霜一共制造了14粒進球。
王霜說,自加盟巴黎圣日耳曼以來,感覺個人狀態越來越好。“來到這邊,感覺自己不管心態還是競技狀態方面,都呈現慢慢往上走的趨勢,這是很開心的事!”
更讓王霜感到開心的是,11月29日,在阿曼進行的2018年亞足聯年度頒獎典禮上,王霜獲得了亞洲足球小姐的稱號。“頒獎前,真的沒想到會是我。”
夢幻般的2018年即將過去,在展望2019年時,王霜表示,“未來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明年爭取幫助俱樂部拿到一個更好的名次,再就是在明年6月揭幕的法國女足世界杯上,與隊友們共同努力,爭取好成績!”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平
《在此》唱響魅力大武漢
新聞背景:4月30日,歌曲《在此》在長江邊唱響。
2018年4月30日,著名歌手韓磊在浩蕩的長江邊唱響新鮮出爐的歌曲《在此》:“古琴在此,以一千年為弦……黃鶴在此,以你指尖為天……”適逢武漢斗魚直播節,這首歌在武漢迅速刷屏,二十幾行字就勾勒出一個寫意的大武漢。
詞作者喻江也迅速被“人肉”出來。喻江本是湖南長沙人,1993年考入武漢大學新聞學院,1994年更是當選為首屆“全國十佳大學生”和“全國三好學生標兵”,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1997年,她被保送至中國傳媒大學讀研,2001年進入CCTV經濟頻道工作。
談到創作《在此》的初衷,她說:“在武大讀了四年書,離開這里二十年,寫《在此》是為了感恩老師,感恩這里的天地山水……”在記者采訪時,她非常推崇她的合作伙伴:“我寫《在此》的時候,是在距離武漢千里之外的北京,腦子里浮現的是古琴,是黃鶴,是長江,是珞珈山,是屈原,是伯牙,是子期,是這些可以被存放在永恒里的東西。”
聞知《在此》在大武漢唱響,地鐵里不斷在播,孩子們不斷在學,許多活動的開場結尾都在唱,特別是看到一群武漢孩子把《在此》唱到英倫三島的視頻時,喻江說:“我竟然給看哭了……看到孩子們走了那么遠,還唱著歌,看到當時的心意,字句,旋律已經如花開放,我的心也舒展開來了。”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我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