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王太明展示納入會議資料中的新聞報道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希
只要在家每天必要細讀都市報,這是46歲的王太明22年來與楚天都市報不變的約定。當然,現在即使出差在外,也有了另一個選擇:瀏覽“看楚天”APP。有溫度,有深度,有情懷,這是王太明對都市報這位老友的評價,也是他愛上這份有情有愛有感動報紙的理由。與其他讀者不同的是,他與都市報還有一些工作上的互動。
普通人平凡事也有溫度
王太明,現任江夏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近日,記者在其辦公室聽他講述自己與都市報的情緣。
時光回溯至1997年初,當時江夏紙坊街頭有很多流動賣報的,在陣陣吆喝聲中,王太明初識了楚天都市報?!巴?!那感覺就是耳目一新!”王太明說,都是老百姓的身邊事,報道及時,文風活潑,連續買了一周后,就開始訂閱至今。
22年過去,王太明感受最深的是都市報在普通人物身上開掘的閃耀光輝:信義兄弟孫東林,恩施萬其真一家三代接力義渡的故事,長江大橋環衛工拽回輕生者……這些普通人的平凡事,經都市報報道后,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人物和事跡。“正是記者淘金般的敏銳發掘、獨特視角和持續報道,讓平凡事也能帶給我們太多感動,讓這座城也更具溫度和溫情?!倍际袌蟮摹鞍傩涨閼选鞭k報理念深深打動了王太明。
對弱勢群體的報道,也時常見諸報端,“單親媽媽帶女兒開的士、煎餅姐,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生活的艱辛,也讀懂了奮斗的意義。”王太明深有感觸。
一篇調查報道可見深度
讀報,對王太明而言,不僅僅是了解外面的世界,更能輔助、促進其工作。
王太明從一沓辦公文件中,抽出一份會議資料說:“這是11月份江夏區人大常委會2018年‘加強湖泊保護,切實改善水環境’專題詢問會議資料,特意將都市報2018年10月9日見報的‘梁子湖再調查’重磅報道納入其中?!?/p>
王太明細說道,這組新聞從成績、問題和解決途徑方面客觀報道,真實反映了梁子湖目前的保護現狀,可以看出記者進行了非常詳細深入的采訪,這些也正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正在了解的事。
王太明向有關領導匯報后,將報道內容納入會議材料中,“多年來,楚天都市報對梁子湖持續關注,有助于推進、指導我們的工作,令保護湖泊工作的著力點更精準?!?/p>
街道合作辦報體現廣度
作為忠實讀者,1997年3月份王太明就開始向楚天都市報報料了。當時王太明從神農架出差回來,把當地拍的冰天雪地的雪景寄給編輯部,沒想到很快采用,“發了一圖片新聞,真的是與讀者共同辦報”。
報料發稿,挺開心,合作辦報,更令他自豪。
2014年,他時任五里界街道書記,與楚天都市報合作開辦《楚天都市報·錦繡五里界》社區讀本,“街道與報社合作辦報,這是首創?!泵吭乱黄?,至今已累計出刊60期、480個版。
“通過生動詳實的筆觸,記錄了基層群眾平凡而生動的點點滴滴,如老百姓的新年夢想,最美庭院評比,展示了農村干部群眾建設家鄉、奔向小康,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過程?!蓖跆髡f,這相當于給五里界打開了一扇窗,讓更多人來關注其風土人情、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小朱灣就是通過讀本而出名的。
王太明說,五里界獲評全省“十佳最美鄉鎮”,童周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楚天都市報》功不可沒。多年后回看讀本,都是一份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