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呂銳通訊員周鋼張衛東)去年12月28日,在江夏上班的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老師何利華發了條朋友圈,她用一張在車站內的自拍照片,為剛開通的江夏首條地鐵紙坊線“代言”。這也是去年武漢開通的第三條地鐵,宣告武漢地鐵運營里程突破300公里大關,邁向“世界地鐵城市”。昨日,何女士又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關于武漢地鐵的“重磅”消息,并@朋友們:武漢地鐵第四期建設規劃獲批,“一大波地鐵正在來的路上,看看有沒有經過你家門口的?”
昨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的批復。原則同意武漢市建設12號線、6號線二期、8號線三期、11號線三期(武昌段首開段、新漢陽火車站段和葛店段)、7號線北延線、16號線、19號線、新港線項目,8條線路總長198.4公里,總投資1469億元。“武漢地鐵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首條環線。”武漢交通戰略研究院軌道室主任孫小麗更關注第四期建設規劃,對江城綜合交通帶來的影響。她指出,獲批的12號線是武漢地鐵首條重要環線。12號線起止均為武昌火車站,兩穿長江,一穿漢江,貫穿武漢三鎮,支撐主城區重要交通樞紐和城市功能發展,連接了漢口火車站、后湖居住組團、二七濱江商務區、青山濱江商務區、華中金融城、武昌火車站、漢江兩岸、王家墩中央商務區等客流集散點。12號線全線70%車站為換乘站,讓市民出行換乘更加靈活,堪稱“最強環線”。
第四期建設規劃強化了對新城區的覆蓋,11號線3期還歷史性地延伸到鄂州葛店,這是武漢首次將軌道交通延伸到了市外,對于城市間的區域協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從2000年12月23日,武漢首條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動工,到2019年1月4日第四期建設規劃獲批,武漢地鐵從無到有,從線到環,從環到網。規劃顯示,到2024年,武漢將形成14條線路運營、總長606公里的軌道網。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世界上首條地鐵誕生地倫敦,你會發現,經過150多年的發展,目前倫敦地鐵通車總里程也僅為402公里。
除了通車總里程將穩居世界地鐵城市第一方陣,武漢地鐵7號線北延線、16號線、19號線、新港線將采用市域快線制式,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高達160公里。
2019,武漢地鐵駛入“高速時代”。
《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
12號線 自武昌火車站至武昌火車站(環線),設車站37座,工期6年。
6號線二期 自金銀湖至富民南路,設車站5座,工期3年。
8號線三期 自野芷湖至黃家湖,設車站2座,工期2年。
11號線三期分三段實施:武昌段首開段自武昌火車站至白沙洲,設車站2座,工期6年;新漢陽火車站段自黃金口至新漢陽火車站,設車站2座,工期6年;葛店段自左嶺至葛店南,設車站1座,工期2年。
7號線北延線 自馬池路至黃陂廣場,設車站9座,工期5年。
16號線 自國博中心至周家河,設車站12座,工期3年。
19號線 自武漢火車站至高新二路,設車站6座,工期4年。新港線 自工業四路至桃橋湖,設車站11座,工期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