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蝙蝠女俠”揭示SARS病毒從哪兒來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只要聽說有蝙蝠的地方我們都會去,足跡遍布了我國28個省市,像大海撈針一樣。這樣一做就是十多年?!币虼_定了SARS病毒起源于蝙蝠,首次在我國蝙蝠體內檢測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體。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中國蝙蝠攜帶重要病毒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SARS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導致八千人被感染,近八百人死亡。人們在銷售到廣東市場上的果子貍身上檢出SARS病毒,大量果子貍因此被撲殺。但隨后,研究人員發現,野生果子貍和養殖場中的果子貍不攜帶SARS病毒。也就是說,果子貍并非這些致命病毒的源頭,病毒只是它身上的“過客”。

那么,這些致命的病毒來自于哪兒,又是怎么到果子貍身上的?這場致命疫情成為了石正麗帶領的“病毒獵人”們研究的對象。他們滿世界尋找尚未感染人類的病毒,對廣東、廣西、天津和湖北四地區蝙蝠糞便等樣本的研究,他們在蝙蝠身上發現了SARS病毒的某些基因成分。
“這些蝙蝠病毒與導致人類疫情的SARS病毒株有親緣關系,但遺傳距離比較遠,還不是直接來源, SARS病毒株最近的祖先在哪兒?”只要聽說有蝙蝠的地方他們都會去,團隊足跡遍布了我國28個省市,像大海撈針一樣。白天,研究人員就悄悄進洞,在蝙蝠群下方鋪好塑料薄膜,夜里或第二天來收集薄膜上的蝙蝠糞便,帶回實驗室凍存。一些烈性病毒潛伏在蝙蝠的尿液里。采集樣品的研究人員總是要全副武裝,穿連帽的防護服,戴手套,戴N95口罩。

“在它們肆虐之前,把它們研究清楚,阻擊新發傳染病?!贬槍π掳l傳染病防控領域的重大需求,該團隊以我國蝙蝠攜帶的 SARS 樣冠狀病毒等重要病毒為研究對象,全面、系統地開展了我國蝙蝠攜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新病毒發現與鑒定、跨種傳播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多項原創成果。最重要貢獻包括證實蝙蝠是SARS 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 SARS 的動物溯源提供多個重要證據;首次在我國蝙蝠體內檢測到烈性病毒尼帕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抗體;發現腺病毒、圓環病毒等遺傳多樣的新型蝙蝠病毒等,其中關于 SARS 病毒溯源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發表在 Nature、Science 等頂級學術期刊上。

此項研究開創了國內系統研究蝙蝠病毒的先河,對動物源新發病毒病原學、新病毒發現等研究方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石正麗被稱為“蝙蝠女俠”,該研究團隊也成為國際上蝙蝠病毒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實驗室之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龍華 向玫 王以豪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