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提問
網友“心碎聲音”:現在面臨找工作、開支較大,想借點小額資金,可非法“校園貸”讓人望而生畏,該找誰呢?
政策背景
2017年6月,湖北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強校園網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已從事校園網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并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進駐校園發揮主力軍作用,針對大學生消費實際,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形成對非法校園網貸的“擠出效應”。
2017年8月,湖北銀監局、省政府金融辦和省教育廳聯合下發通知,要求省內銀行業按照人均不少于5000元的標準,力爭共向全省大學生發放80億元至100億元消費信貸;省內每所高校進駐2家至3家銀行,每5000名學生設置1個金融服務網格化校園工作站。
兩會聲音
大學生對小額貸款存在較大需求
帶著問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找到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團省委書記張桂華。她正在完善一份關于防范和化解“非法校園貸”的建議。
兩會前夕,團省委成立調研組,先后走訪省公安廳等部門,實地調研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省內10所大中專院校,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5份,對“非法校園貸”問題深度調研。“調研顯示,55.6%的大學生有過校園貸款經歷。這表明,大學生對小額貸款存在較大需求。但是,大學生對借貸風險認識不足,這為‘非法校園貸’肆意發展提供了可乘之機。”張桂華建議,將基礎金融知識作為高等院校的選修課,同時推進青年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機構可開發適量和多元金融產品,建立激勵懲戒機制,提高守信學生貸款成功率,鼓勵金融機構向守信學生提供貸款優惠,促進學生自覺提高誠信水平。
建議為還貸困難學子建立“代償基金”
“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中銀E貸·青春E貸’產品,通過為高校學生量身打造小額信用循環貸款,將正規、安全、公平、有正能量的消費金融服務注入校園。”省人大代表,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葛春堯介紹,“青春E貸”向在校學生提供無手續費、年利率為6%的貸款服務,利率遠低于校園網貸。
學生可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完成“青春E貸”申請、發放、還款,且在最長3年的“寬限期”內還款只還利息,不用還本金。目前,“青春E貸”已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7所在漢部屬院校推廣使用。
葛春堯坦言,銀行“正規軍”布局校園相對謹慎。校園貸款雖有利于滿足在校大學生合理消費需求,防止非法校園貸對大學生群體的傷害,但由于其服務對象的特定性,呈現出單筆金額小、貸款利率低、不良比率大、風控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的特點,客觀上影響了銀行業大力發展正規校園貸的積極性。
葛春堯建議,成立由政府牽頭出資的政策性擔保機構,建立正規校園貸擔保并輔以財政貼息機制,引導各高校建立以社會捐款為資金來源的“代償基金”,對因客觀原因造成暫時還款困難的學生給予代償,以此形成政、銀、校共建象牙塔優質信用環境。
誠信和風險教育不可或缺
“非法校園貸”詐騙案背后,折射出涉案學生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的嚴重缺乏。有的涉案學子,對貸款不還會造成信用污點不以為意。有些“非法校園貸”還采取傳銷伎倆,逼迫涉案學生當介紹人,坑害更多大學生,受害學生反而成了犯罪嫌疑人,這無疑是十分慘痛的教訓。
省政協委員、湖北松之盛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剛認為,各類新興事物風靡,校園客觀上已不再是“只讀圣賢書”的場所,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拓寬常識教育的廣度,已成為時代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要求。教書必先育人,成人方能成材,愿每一位大學生耳邊常有警示,健康進入社會。
部門回應
銀行百億貸款“擠”毒瘤
“非法校園貸”多發勢頭是否得到遏制?
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已連續兩年利用大學新生入學季,在全省129所高校集中組織開展防范和打擊“非法校園貸”系列主題活動。2018年,全省公安機關共接報“非法校園貸”案件161起,與2017年接報399起相比大幅下降,“非法校園貸”多發勢頭得到遏制。
貸款“正規軍”進校園,落實情況如何?
湖北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22家商業銀行與68所高校簽訂協議,設立金融服務網格化校園工作站338個,為大學生發放信用卡9.7萬張,提供貸款43.7萬筆,授信金額30.43億元,通過強有力的正規金融服務,初步形成了對“非法校園貸”的擠出效應。
“9.7萬張信用卡,僅占有貸款需求的大學生數量的13%,還有不少學生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張桂華建議,相關部門多措并舉、持續推動正規金融服務進校園。她呼吁大學生要養成理性、節儉的消費習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非法校園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娜彭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