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墨
一切發展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惟楚有才,于今為盛。報告提出,新的一年,湖北將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內源性創新,著力打造制度高地、開放高地、創新高地,讓各類英才大展其長,讓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更大力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縮減至100個工作日內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今年我省將全面推廣“證照分離”“四多合一”,擴大先建后驗試點。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一次辦好”,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全覆蓋,“鄂匯辦”服務事項拓展到200項以上。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簡易注銷時間減少一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縮減至100個工作日以內。
更大力度推動高水平開放
襄陽等5市將設綜合保稅區
報告提出,要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海,跑出開放“加速度”,提升湖北外向度。今年,將實施國際市場開拓“百展行動”,支持和組織企業參加100場境內外重點展會,促進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
擴大服務貿易規模,加快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辦好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長江經濟帶對話粵港澳大灣區、華創會、臺灣周、楚商大會等重大活動。支持襄陽、宜昌、黃石、鄂州、孝感設立綜合保稅區。高水平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中德荊州生態示范城、孝感日商產業園。
更大力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每年100億元支持科技重大平臺等建設
省級財政每年籌集100億元,重點支持科技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園區建設。五年籌集100億元財政性資金,支持“雙一流”和科研院所建設。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建聯合基金。全力支持武漢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更多領軍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實施技術攻關懸賞制。加快培養科研領軍人才和產業創新人才,實施博士后倍增計劃。
更大力度建設湖北自貿區
全面完成209項改革試驗任務
全面完成國家賦予的209項改革試驗任務,加快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探索“點單式”放權,將省直部門更多改革事項放在自貿區先行先試。鼓勵三大片區大膽探索,推進深層次、根本性制度變革,形成一批原創性成果。吸引更多創新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向自貿區集聚。
【聲音】
打造六大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省政協委員、省民盟科技委員會委員劉紅梅說,2017年和2018年,我省區域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七,基本與我省的經濟體量相匹配。不過,跟發達省份相比,我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比如,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涉及多個部門,不能形成有效的創新攻堅合力;產學研合作“兩張皮”,存在多口重復申報問題;科研資源配置布局也有待優化。
她建議,打造六大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包括:“芯”產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生物醫藥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高端裝備制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軍民融合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汽車產業重大聯合科技創新平臺、重大磷化工聯合科技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