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枝江,恒友化工提標升級安全環保和生產工藝,主打產品五氯吡啶市場份額由原來的30%躍升至60%,搶占發展先機;三寧公司淘汰落后產能,新上乙二醇項目,“一關一轉”間,非肥產值將提高到60%以上,向化工新材料邁出堅實一步……枝江大力破除“化工圍江”,實現園區、企業、產業“三個轉型升級”,讓一江清水浩蕩東流。
枝江,全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專項戰役的一個縮影。“關改搬轉”,一系列雷霆行動攻堅克難,讓詩情畫意重回母親河。1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全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專項戰役指揮部辦公室獲悉,“關改搬轉”專項戰役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省沿江化工企業完成關改搬轉清單任務101家,其中關閉26家,改造56家,搬遷7家,轉產12家,全面完成2018年度目標任務。
臨江1公里范圍內的廠房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濱江綠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人們漫步江邊,山水正在徐徐走來。
2018年6月,省政府印發《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凡不符合規劃區劃或安全環保條件、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的現有化工企業,一律實施關停或遷入合規園區、改造升級。時間表明確——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含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產,下同);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圍內的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號角吹響后,“關改搬轉”如火如荼。牽頭單位省經信廳介紹,省直相關部門和市州政府均成立了專項戰役指揮部,關改搬轉任務清單涉及15個市州478家企業,建立“一企一策”任務清單,明確關改搬轉企業名單,切合實際確定關改搬轉整改方式,制定時間表,劃出路線圖,壓實責任人。
“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關改搬轉”。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全省沿江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的通知》,從財稅、金融、土地等7個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省財政三年共安排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關改搬轉”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和資產損失補助;省國土部門對搬遷改造項目優先供地。
各地紛紛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武漢市對按時完成任務的區政府,根據任務量給予每區最高1000萬元獎勵;宜昌市級財政3年安排5億元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以貸款貼息補助及獎勵等方式支持化工企業搬遷入園項目建設,設立市級每年1億元工業技改專項補助資金,優先支持化工企業技改升級;襄陽每年設立6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沿江化工企業暨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關改搬轉。
搬新、搬高、搬綠、搬強。全省加快推進化工企業搬遷改造、新產品開發、智能制造、節能減排、兩化融合、創新平臺建設,促進化工產業提檔升級。石化行業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好轉,產業轉型升級成效初顯,2018年1至11月,全省石化行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于全省工業增速1.1個百分點;利潤增長22.9%,高于全省規上工業10.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5%,是近4年來增速最快的一年。
省經信廳介紹,2019年是關改搬轉專項戰役克難攻堅和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的關鍵之年,全省計劃完成清單任務91家,其中關閉10家、改造38家、搬遷30家、轉產13家,確保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專項戰役不勝不休。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