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天河機場航班將進一步放量
楚天都市報記者胡勇謀通訊員李軍陶蘇夏劉曉文竇磊陳瑤蘭龍輝
昨日,湖北機場集團宣布,中國民航局批準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高峰小時容量,由原來每小時33架次提升至39架次,自1月15日起執行。曾是中部第一,兩起兩落跌至第三,2018年武漢民航客運量還是落后鄭州、長沙。此次天河機場迎來“放量”,客貨吞吐量有望奮起直追、大幅提升。
去年武漢民航還是中部老三
剛剛發布的2018年全國機場吞吐量排行表顯示,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完成2450萬人次,低于鄭州新鄭機場2733萬人次、長沙黃花機場2527萬人次,排名中部第三,全國第16名。
記者了解到,2009年,天河機場客運吞吐量1130.3萬人次,長沙黃花機場1128.4萬人次,鄭州新鄭機場734.2萬人次,武漢以微弱優勢,排名中部第一。此后,因受武廣高鐵開通等多重原因沖擊,天河機場客流量丟了中部第一的寶座。
2015年時,天河機場客運量曾重回中部第一,但曇花一現,僅3個季度后就再次落后。此后,因民航局限制運行等原因,2016年天河機場客運量再次被長沙反超,排名第二;2017年又被鄭州趕超,跌至中部第三。
據介紹,武漢天河機場第二跑道自2016年8月投入使用2年多來,一直沒有發揮應有效能。“這相當于建成了兩條高速公路,但收費口仍按一條高速路的標準進行放行。”湖北民航界人士稱,因為武漢中心城區一座在建建筑設計高度,超過天河機場凈空飛行層設定標準,對往來航班造成安全隱患,民航局始終未對天河機場進行增容評估。導致2年多來,天河機場一直無法增加航班數量,只能在原有航班基礎上進行結構性優化。
10年來在鄂春運加班量最大
航空業被視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一般而言,民航客貨運吞吐量與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但在中部地區,卻正好形成“倒掛”。這與湖北、武漢GDP總量位居全國前十、中部第一的經濟發展地位極不相稱。“天機”不可再失,武漢民航客運亟待騰飛。
湖北機場集團相關人士稱,第二跑道、滑行道、停機位等陸續投用,T3航站樓成功啟用,天河機場飛行區保障能力和運行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2018年以來,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穩步提升,年度平均放行正常率達到87.23%,位列中南地區第1名。經評估,民航局同意從1月15日開始將天河機場的高峰小時起降架次,從33架次調整為39架次。而去年以來,天河機場已爭取南航、國航、東航、川航、山東航等5家國內航空公司及毛里求斯航空、越捷航空等3家外航,共同加大春運運力投放。
據介紹,得益于“放量”,今年春運天河機場日均航班起降將達到640余架次,同比2018年增幅達20.7%。還將新開騰沖、庫爾勒等旅游航線,新增九元航空公司在漢運營,增開廣州、深圳、北京、上海、香港、澳門、首爾、甲米等地加班航班。
南航湖北分公司方面稱,今年春運在鄂加班超1000班,為10年來在鄂最大春運加班量,預計湖北地區春運客流量與去年同比增長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