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林永俊采寫:楚天都市報記者呂銳黎先才通訊員田立平尚國勇盛光祖雷宇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枕濤
建成于1955年的解放大道,是漢口東西交通大動脈,也是全市交通發展的一大見證。楚天都市報記者昨日獲悉,解放大道整治提升工程即將啟動,這也是解放大道近20年來首次大規模綜合整治,內容包括路面銑刨加鋪、綠化亮化提檔升級、人行通道全新鋪設、沿線燈桿管線規范整合等,還將增設兩處大型雕塑及其他公共設施。
工程計劃今年8月前完成,屆時整個大道將完善交通容量,緩解交通壓力,成為武漢時尚風情觀光道,也將成為重要的迎賓通道和國際窗口。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驅車對即將改造的路段進行了實地探訪。
荷載太重,解放大道已“疲態”盡顯
解放大道整治提升工程由武漢地產集團、武漢城投集團分段負責,西起古田二路,東至永泰路,全長13.02公里。昨日上午10時,楚天都市報記者驅車從永泰路出發,沿解放大道一路向西探訪。
盡管已過上班高峰,但沿途交通流量依然很大,堵車時有發生,特別是進入循禮門地下通道時,車道變窄加上下坡,行車滯留嚴重。地下通道頭頂的“循禮門地下通道”幾個大字,褪色嚴重,原本紅色的字體已經泛白,通道內照明燈光偏暗,兩側水泥墻面已經發黑。
沿途開往古田二路,記者發現,因沿線房地產項目開發較多,重載、超載車輛占比較大等原因,部分路段路面有破損、龜裂現象。道路兩側則交通信號燈桿、監控桿等線桿林立,較為雜亂,有些線桿上面還歪歪斜斜掛著電箱柜,一些水泥護欄不時可見破損,油漆斑駁。“解放大道確實因荷載太重,已經疲態盡顯了。”在同濟醫院上班的黃雙女士家住武昌徐東,她告訴記者說,這條線路自己開車跑了有十多年,感覺一直沒有整體大修過,希望盡快全面提升。
路面翻新,確保人行道的人行功能
據悉,解放大道整治提升工程,首先將對機動車道瀝青路面全段統一銑刨加鋪,重點解決路面平整問題,保證行駛舒適。
探訪時記者發現,解放大道沿途人行道破損嚴重,不少人行道被占用。武漢地產集團介紹,此次提升將對人行道全部統一鋪裝,鋪裝到邊到角,與建筑間不留邊角縫隙,與道路紅線外場地接順,鋪裝表面平整無色澤。
全線臨機動車道的人行道、臨非機動車道的不共面人行道,均將設置車擋。另外,在重要單位出入口設置氣壓半自動升降車擋,確保人行道的“人行”功能。循禮門地下通道裝飾將考慮采用浮雕樣式,現有人行過街通道及天橋考慮電動車過街坡道。
武漢城投集團介紹,目前的人行道上存在環衛休憩室、交管執法亭等,樣式各異,部分污漬破損。整治后,除公安部門綜合服務站保留外,其他亭棚與權屬部門商量后將一律拆除。部分路段路燈桿、交通標牌桿等桿件在道路扎堆,影響道路美觀,占用城市空間利用率,改造后將對桿件予以“多桿合一”。
據了解,當前,解放大道沿途布滿箱式變電站、10KV環網柜、弱電箱等,顏色雜亂,未與周邊景觀協調一致;小廣告、涂鴉現象嚴重。改造將對沿線強弱電箱柜予以“多箱合一”,對嚴重侵占人行道空間的強弱電箱柜,遷移到附近橋下綠地、綠化帶或附近支路,其他箱柜則進行美化。
統籌亮化,體現楚漢韻味城市剪影
據介紹,解放大道沿線以高層建筑為主,層次豐富,具有一定的夜景照明基礎。但沿線綠化缺少整體的視覺統籌,綠化夜景也缺乏層次感,高架橋的亮化現狀不容樂觀,照明形式單一,亮化效果較差。另外,現有亮化破損嚴重,管線存在外露現象,既不美觀也存在安全隱患。
建設方介紹,此次亮化設計將重新梳理景觀照明管線,采用隱藏管線形式,對解放大道周邊建筑照明進行整合、優化、提升,做到既安全且保證美觀的效果。
亮化方案中,將采用面光的處理手法打造構筑形態,整體光色采用暖色光打造,對分散景觀綠化進行串聯與加強。通過照明載體篩選與照明層次的安排,滿足路人、駕駛者視覺體驗,塑造繁榮的城市夜景氛圍,構成“大江大湖大武漢”的精彩夜景,充分體現出楚漢文化韻味的城市剪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大道武廣門口、漢西路與解放大道交會處,將分別增添一個大型主題雕塑,與周邊環境相融合,體現城市韻律。
據悉,解放大道綜合整治工程將于春節前啟動,今年8月之前全面完成。屆時,整個大道將完善交通容量,緩解交通壓力,打造成為武漢時尚風情觀光道,成為展示高效、活力、開放、自信大都市形象與城市氣質的迎賓通道和國際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