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0日訊(記者楊蔚 見習記者李嘉欣)2元理發、10元燙發,筷子做卷發杠,宣紙做電發紙,這樣的理發店現在還有嗎?在硚口區新合社區就有這么一家經營了十七年的店面。雖然只有早上營業,但街坊鄰里每天寧愿排隊,也要等著做頭發。
理發工具都是沒見過的“老板眼”
20日,長江日報記者一早就來到硚口區國營長江電源廠電源村180號,這個沒有招牌甚至看不出是理發店的小棚間。八點不到,街坊李翠芳已經守候在門外。“愛娣做這件事,就是純為我們退休職工和家屬謀福利。”
李奶奶口中的理發店老板王愛娣,今年61歲,熟練地開鎖、給老式熱水器開閘放水、點爐子燒熱水、布置卷發棒、清掃理發椅上的碎發,幾個“開張式”一氣呵成后,她抖開理發披肩,請今天的開門客李奶奶入座。
李奶奶為新年討個好彩頭要燙發。王愛娣用小噴壺將李奶奶的頭發噴濕,再熟練地用卷發杠和橡皮筋將李奶奶的頭發按照層次和需要上卷發杠卷好。她用的卷發工具很特別,卷發杠是筷子,電發紙是用書法宣紙。王愛娣說,這是原來的老工具和“老板眼”,其他地方看不到了。
平均8到10分鐘,王愛娣就能給一位老人上完卷發杠,10分鐘能剪出一個漂亮洋氣的“奶奶頭”,清爽干練的“爺爺頭”用時則更短。

十平方米的理發店沒有自己的板凳
沒一會兒,到店的客人將十平方米的空間擠的滿滿當當。街坊鄰里或站或座,和王愛娣拉家常、聊發型。客人實在多了,王愛娣還把板凳搬到店外讓他們坐在室外等候。在她的理發店里就是沒有自己的板凳。年逾六旬,她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一位細心的奶奶看到王愛娣一直耳朵里塞著衛生紙,問其原因。原來是突發了急性中耳炎。
“不知怎么就中耳炎了,去社區醫務室打了幾針了,還在化膿流水,沒時間看。”街坊們聽了,紛紛勸她縮短工作時間,早點去醫院看病。王愛娣只是笑笑,繼續埋頭工作。
老顧客熊少華說,自己在王愛娣這里理發十多年,這里不僅有街里街坊的回頭客、甚至還有從武昌、漢陽、東西湖等專程趕來的顧客。
“不賺錢”理發十七年只為方便街坊鄰里
今年是王愛娣與美發營生相伴的第40個年頭。店面沒有招牌,環境有點簡陋。顧客大多都是她過去在工廠理發室做學徒時的回頭客。
2003年,王愛娣從長江電源廠退休后,女兒成家立業,自己和老伴有退休工資,本想過過舒服日子,但街坊鄰居的美發需求和鄰里之情讓她覺得手上的這門手藝還有用、不能丟,她便在自己的居所開了現在的店面。
因身體原因,在家人的要求下,她的理發店只營業半天。“下午要回去帶外孫。”王愛娣說,這些天快過年了,做頭發的人多,有時會拖到下午2點收班。
這間“不賺錢”的小店開了十七年,周邊的物價都在漲,但她理發的價格從2007年起一直是2元。簡易電熱水箱里蓄滿的水,吹風機和幾個燙發帽,功率都不會低。“這之前她還只收1元,我們都不好意思了,催她漲價,這才漲到了2元。”李奶奶說。
“做到哪天不能做了我就停。”王愛娣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