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22日訊(記者王謙 通訊員武建)22日上午,武漢市首張數字化審圖審查合格證書在市民之家頒發,標志著由市城建委組織構建的“武漢市施工圖數字化審查管理信息平臺” 正式上線試運行。
今后,全市所有施工圖審查將通過線上平臺提交審核,提高審圖質量和效率,減少企業“跑腿”,這也是武漢市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內容之一。

武漢市首張數字化審圖審查合格證書生成 記者王謙 攝
傳統審圖方式耗時費力、流程繁雜
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查簡稱“施工圖審查”。長期以來,湖北省施工圖審查都是以紙質化藍圖審查為主,基本靠手工操作,項目受理、掃描上網、專家審查、意見匯總、合格蓋章等,環節多工作量大。同時,圖紙審查又涉及建委、消防、人防、園林、民防等多個部門,流程繁雜、審查周期長,建設單位還需多頭報審,耗時費力。
“送審圖要備7套同樣的圖蓋章,以便不同單位留存。一般小項目也有好幾百張圖紙,大些的項目有幾千張圖紙,再大些的項目幾萬張圖紙都有。”湖北華建建設工程設計審查事務公司相關人員介紹,像武漢天河機場一套圖就有四五千張圖紙,7套下來就是3萬多張圖紙,要用卡車拖圖紙送審了。而且從成本角度看,一張A1型號圖紙約2元錢,用數字化審圖方式還可以節約能耗資源,降低企業成本。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審圖已成為大勢所趨。為此,市城建委于2018年啟動了數字化審圖平臺建設工作,即日起,“武漢市施工圖數字化審查管理信息平臺”正式試運行。
數字化審圖便捷高效、數據共享、簽章方便
“現在只用網上提交資料,不用來回跑。”信息平臺開發方負責人錢濤介紹,建設方只用登錄平臺報審并錄入項目信息,設計方配合上傳圖紙,由監管方搖號確定審圖機構,專家網上審圖、提出意見、復審等,通過后生成頒發審圖合格證書。
不僅上傳圖紙的送審時間、審查機構在圖紙上的修改痕跡、審查意見和設計單位修改情況等都可以保留在平臺服務器上,管理部門還可隨時調取監管;建委、消防、園林等不同部門均可對設計文件同步查看,了解審查信息,實現數據共享。
此外,數字化審圖采取電子簽章,每個設計人員、審查人員、審批人員都有唯一的電子簽章,可一次性準確對多張電子文件簽章,省去大量重復的人工簽章過程;電子文檔存檔取代了紙質圖紙存檔,節省存儲空間,方便調閱查詢,后續監管需要時可即時打印出圖。未來施工現場也不需要紙質圖紙,相關人員通過手持便攜電子設備瀏覽電子圖紙即可進行現場施工或監管。
市城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實行數字化審圖是提高施工圖審查效率和質量的重要舉措,是工程建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武漢作為全省三個試點城市之一,將不斷修改完善平臺的信息服務功能,強化實施與培訓,試運營半年后再全面推廣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