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漢警方抓捕電詐團伙現場 警方供圖
長江日報訊(記者謝冰林 通訊員譚政)雄厚的公司實力、專家老師一對一指導,天天漲停……看到這樣的信息一般人難免不會心動,不承想卻是一場騙局。近日,江漢警方通過深度摸排,順線追蹤,破獲一起以虛擬期貨平臺為誘餌的詐騙團伙,一舉將該團伙兩個窩點連根拔起。
“投資”越投越虧,原來全是虛假平臺
2018年12月某天,市民李女士接到了一個投資理財推銷電話,對方自稱某公司業務經理,向李女士推銷公司的農產品期貨理財產品,并稱公司為正規企業,有專人指導投資,回報率高,輕松穩賺。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李女士添加了該經理為好友,隨后被拉入一個理財微信群。
起初,李女士保持警惕,可看到群里“專業導師”不斷發布期貨市場走勢分析,并給出買入賣出的投資意見,很多“投資客”將投資賺錢的截圖發到群內后,李女士終于動心了。
注冊賬戶后,李女士在群內“專業導師”指導下嘗試投資,果然輕松賺了一筆。自此李女士深信不疑,開始追加投資,結果卻出現頻頻虧損。李女士向“專業導師”提出質疑,得到答復是市場有風險,但只要跟著“導師”長期做下去,一定可以賺回來。
于是,李女士繼續追加投資,可最后的結果卻是被平臺平倉,顯示崩盤。最后,李女士決定放棄投資,申請提現時,卻發現根本就沒有提取出口,被對方拉黑并踢出了聊天群。
直到此時,李女士才如夢初醒,驚覺上當受騙。
偽造股票收益截圖,各種“托”輪番上陣
接警后,江漢區公安分局成立專班組,通過深度摸排,順線追蹤,掌握了全面線索后,1月15日,江漢區公安分局出動近100名警力,對該公司的兩個窩點連根拔起。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公司有明確的工作劃分和一套成熟的詐騙技巧。有負責前期開發的、搜集信息的、后期跟單的。此外,他們還有一整套的培訓計劃、話術劇本,采用“自導自演”的方式取得客戶信任,引受害人一步步入套。
前期,該團伙通過電話、網絡推銷招攬“客戶”,主要針對30-40歲的女性群體。一旦有人上鉤,他們就會將其拉入所謂的“理財”微信群進行洗腦。
事實上,這些聊天群內的“專業導師”“投資客”其實都是該團伙成員使用不同手機賬號注冊,一人分飾多角,合演“導師帶路,輕松穩賺”的戲碼,目的就是讓受害人信以為真,乖乖掏錢。據悉,100多人的微信群里,近九成都是“托”。
當受害人進入聊天群后,起初都會比較謹慎,不會輕易投資。這時,群內的其他“投資客”就會不斷發布賺錢到賬的截圖,并鼓吹“導師”的分析專業精準,對受害人進行“輪番轟炸”,逐步引誘對方入套。
受害人一旦開始投資,詐騙團伙就會通過操縱虛假K線圖,先讓受害人輕松賺上幾筆,騙取信任,然后就會慫恿對方加大投資金額,繼續通過操縱虛假K線圖,營造虧損假象,使受害人陷入不斷追加投資、以圖回本的惡性循環。
目前,涉案的24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醒,市民進行投資交易和理財的時候,一定要在國家指定認可的機構,比如相關的證券公司、銀行進行投資,不要盲目相信QQ、微信群里所謂的民間牛人、指導老師。
鏈接>>>
去年武漢警銀聯動攔截被騙資金768萬余元
23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公安局獲悉,2018年,武漢警方與銀行部門聯動,攔截電信網絡詐騙142起,攔截被騙資金768.88萬元,全市柜臺轉賬類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同比下降6.7%。
市公安局內保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支隊將銀行作為攔截電信網絡詐騙的最后關口,成立專門工作專班,每周對涉銀行柜臺、新開網銀等2種轉賬方式的詐騙警情進行分析研判,并將研判結果通報銀行單位。銀行部門將其納入大堂經理、臨柜人員、保安員等培訓內容,定期考核并開展應急演練。去年,武漢警方先后組織銀行部門防騙宣傳員培訓50余場次。
該負責人介紹,在警方指導下,銀行部門制定了《開通(激活)網銀防騙提示》,無論是柜臺上新開網銀,還是在自助設備上開通、激活,都要求客戶仔細閱讀并簽字確認。同時,銀行部門還制定了規范性的告知、詢問程序,總結推廣了“一察”“二看”“三問”“四講”“五提醒”“六告知”的攔截詐騙“六步”工作法。
該負責人還介紹,已成功勸阻的受害人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齡最大的接近80歲。他提醒市民,平時應多渠道了解電信網絡詐騙相關知識,知曉常見詐騙手段作案手法。家中有老人的中青年子女還應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向他們講解防騙有關知識,幫助他們提高防范意識和能力。
(長江日報記者劉智宇 通訊員馮威 吳艷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