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檢法、領導、親友實施詐騙,假扮客服坑蒙消費者的劇情頻繁上演,臨近春節,詐騙人員為了年底“沖業績”,更是不斷更新技術手段,花樣百出地翻新各類“套路”,令人防不勝防。據統計,2018年,中國移動湖北公司協助湖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協查可疑詐騙號碼1923筆,同比查控比率上升68%,通訊信息詐騙打擊治理形勢較為嚴峻。
可疑電話、短信、鏈接不輕信
“尊敬的用戶:凡在X月X日前登錄m.y108106cz.com即可充值100元送200元話費和3G國內流量……中國移動。”2018年11月,用戶李先生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手機正好沒話費了,他點擊鏈接并按要求輸入了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進行了充值操作,幾分鐘后,他收到了一條銀行扣款短信,顯示李先生向某建設工程付款400元。
“這是典型的短信詐騙方式,詐騙分子通過偽基站或短信群發器發送詐騙短信或內置木馬病毒程序,受害人點擊短信鏈接地址后,手機即中木馬病毒,詐騙分子可遠程盜取受害人的通訊錄、手機綁定銀行賬號,截取短信驗證碼等,繼而實施冒充熟人詐騙、退稅詐騙、貸款詐騙、匯款詐騙、中獎詐騙等。”湖北移動駐反電詐中心技術人員張莉介紹。
據了解,除了短信詐騙,另外還有通過固定電話、手機、一號通、商務總機、400電話等與受害人取得聯系,通過虛構事實,冒充公檢法、冒充領導或熟人實施詐騙;通過微信、QQ、電子郵件等方式聯絡受害人,或誘騙受害人登錄虛假的政府、金融機構、賭博網站來實施詐騙。“電信詐騙的最終目標是錢財,所以我們接到陌生電話后多想一會兒,填寫個人信息時多看一會兒,轉賬匯款前多等一會兒,這樣或許能幫助我們避免不必要的財產損失。”上述人員稱。
春節警惕以下幾類新型詐騙
春節期間,詐騙“陷阱”增多。湖北移動根據2018年比較常見的電信詐騙案例梳理了幾種新型詐騙手段,提醒廣大用戶加強防范,提高警惕,謹防受騙。
1,積分詐騙。犯罪分子拔打電話謊稱用戶手機積分可以兌換智能手機,如果用戶同意兌換,對方就以補足差價等理由要求先匯款到指定帳戶;或者發短信提醒用戶信用卡積分可以兌換現金等,如果用戶接照提供的網址輸入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銀行帳戶的資金即被轉走。
2,偽基站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偽基站向廣大群眾發送網銀升級、10086移動商城兌換現金、充值送現金話費的活動,發送虛假鏈接,一旦用戶點擊后登陸非法網站注冊銀行帳號、密碼等相關信息,將會被推送木馬,從而達到詐騙目的。
3,機票改簽詐騙。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簽服務”為由,誘騙購票人員多次進行匯款操作,實施連環詐騙。
4,微信發布虛假愛心傳遞詐騙。犯罪分子將虛構的尋人、扶困帖子以“愛心傳遞”方式發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網民轉發,但是帖內所留聯系方式絕大多數為外地號碼,打過去不是吸費電話就是詐騙電話。
5,退款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短信謊稱用戶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湖北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魏云飛 通訊員 王政 責任編輯 田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