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餃子
楚天都市報2月3日訊(記者 朱辰千)“看,這是我們的年夜飯備料,牛肉、雞肉、海帶還有蘿卜。”2月3日,武漢商學院教師戴濤在南極長城站的廚房操作間里一邊準備菜料,一邊抽空用手機回答記者的提問。今年,是戴濤第三次前往南極長城站做餐飲服務。
據悉,南極長城站現共有41人,由武漢商學院教師戴濤和優秀畢業生張磊兩人擔任廚師,他們早早就開始為科考隊員準備大年三十的年夜飯。“過年對咱中國人來說是個大日子,隊員們都不能回家,我們只能在年夜飯上下點功夫,慰藉一下大家的思鄉之情。”戴濤笑著說。

張磊手拿中國結
除夕前幾天,長城站進行了大掃除,掛起了中國結,貼好了大紅窗花,年味越來越濃。據了解,南極科考站物資基本上一年才能送一次。臨近春節,站上條件有限,肉類以豬肉和雞肉偏多,青菜難得一見,飲料也只剩下上一次供給留下的存貨。為了彌補這些不足,戴濤和張磊只能在制作方法上下功夫。
“常規的就是鹵牛肉、鹵蹄花、拌海帶、拌蘿卜,除此以外,我們今年會加大青菜的菜品制作,還會給大家包餃子、做火鍋、西式點心等等。”戴濤介紹。
新鮮蔬菜在南極是奢侈品,用隊員們的話來說“很少能在餐桌上見到綠葉子”。自2014年武漢商學院教師參與的蔬菜無土培植成功后,南極的餐桌上才可以吃上新鮮蔬菜。“除夕夜我們會準備一道拌青菜。”張磊一邊說著,一邊去大棚里查看,“條件有限,蔬菜數量并不多,過年我們才敢用大蔥、蔬菜給隊員們改善伙食。”

張磊在俄羅斯站
包餃子是南極科考站春節歷來的常規活動,不過今年卻玩出了新花樣。“除了雞肉餡、牛肉餡的餃子以外,我們還準備了特別餡料。”張磊說,“芥末餡和辣椒面餡的餃子,是特別為幸運兒準備的。”隊員們會在大年夜一起圍爐包餃子,吃到特別餡兒的幸運隊員會得到一份小禮物。
此外,戴濤和張磊還準備了火鍋,湯底為白湯,雞肉、牛肉、土豆、洋蔥等一齊下鍋,輔之白湯做底,濃郁滋補的湯頭把菜品翻滾的有滋有味兒。“都是普通菜,就為圖一個紅紅火火的好兆頭。”戴濤說。
作為長城站的廚師,戴濤和張磊為隊員們的一日三餐忙得團團轉。每天早上5點起床做早餐,晚上9點才能整理完操作間離開。由于能源有限,蒸箱、烤箱、電池灶等不能同時用,做一餐飯花費的時間是平時的兩倍。“每頓飯都是趕趟兒的,早飯一完畢我們馬上就得準備午飯,都不敢喘口氣兒。”

張磊在馬什爾基站
隊員們來自五湖四海,口味都不一樣。為了讓他們吃到可口的飯菜,戴濤和張磊只能想盡辦法變著花樣做。“比如,雞肉這一材料,我們會用蒸、煮、煎、炸、燉、燒、溜、烤等各種技法輪著做一遍,確保菜品在口味上的變化。”采訪時,張磊正好準備完早飯,“今天早上有雜醬面、玉米稀飯、饅頭、肉包、披薩、煎餅、蒸餃、茶葉蛋,用了兩個半小時才做完。”據張磊介紹,盡可能變著花樣做菜,是希望讓每個隊員都能有7種以上的不同選擇。

準備食材
“這里的生活簡單忙碌,沒有外人想象中的豐富多彩。”戴濤說道。長城站上,科考隊員們的娛樂方式大多為羽毛球和兵乓球。長城站被稱為“南極地球村”的喬治王島,島上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韓國、秘魯、波蘭、俄羅斯、烏拉圭等國設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
“肯定想家啦。”工作之余,張磊會出門看看常年白茫茫的大地,偶爾也會去其他基地切磋交流。“這是我在長城站度過的第二個春節,身在海外,我們就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