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宜昌2月3日電 題:親歷三峽壩區河長巡河:考驗腳力和眼力
中新社記者 郭曉瑩
“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今天臘月二十九,我就在這黃柏河里洗洗手?!蓖醮t放下工具,伸手掬水,清澈的河水從他的指縫間流下。
王代紅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下坪村黨總支書記,也是長江一級支流——黃柏河的村級河長。3日,農歷臘月二十九,正是他巡河的日子。
夷陵位于三峽壩庫區,河湖交錯,黃柏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下坪村在夷陵以北,黃柏河環村而行,湯渡河水庫坐落在該村太陽山腳下,屬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王代紅就承擔著湯渡河水庫及其以下黃柏河11公里河道的管護任務。
當天上午湯渡河水庫庫岸巡護工作結束后,王代紅從下午開始對黃柏河河道進行巡護。他一手提垃圾袋,一手握垃圾鉗,沿著崎嶇的河道上行。他不斷四下張望,熟練地將大小垃圾夾進袋,并隨時拍照記錄。
“河道巡護工作考驗的是腳力和眼力,凡是腳能走到的地方,都得去?!蓖醮t說,作為一名基層河長,唯有靠雙腿對巡護范圍內的河道進行反復走訪,才能及時發現威脅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的隱患。
王代紅2017年開始擔任村級河長,巡河便成為他工作的常態。除了撿垃圾,王代紅還要看看水質是否有變化,沿岸是否有偷排污水,河堤規定范圍內是否有違建等,并將情況及時上報。一次巡河,他得徒步往返數十公里,耗時六七個小時。
王代紅在黃柏河邊生活了56年,對家門口的這段河流非常熟悉,也充滿感情。
他還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至2007年前,下坪村一帶采砂猖獗,原本水映青山、魚蝦成群的河道千瘡百孔,加之上游污染,導致河水渾濁,魚蝦絕跡。
“那水真叫臟,皮膚沾到水就會長疙瘩?!蓖醮t比劃著自己的腿說,一次蹚水過河,腿上起了紅疹,很多天才好。
2015年,夷陵成為湖北省第一批“河長制”試點地區,全面實行河長制。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夷陵“河長治河”的新路徑得到完善和推廣,當地水生態、水環境持續好轉。
“去年黃柏河粉色濕地白鷺翩飛的照片在網上火了,就是在咱們這兒拍的,還是我給攝影師帶的路。”說起自己管護的河道發生的變化,王代紅十分自豪。
如今,200多名像王代紅一樣的河湖長承擔著長江夷陵段及其32條支流和247條山洪溝、64座水庫、59座電站等水域的管護任務。當地建立了長效巡河機制,無論是流域性河流,還是無名小渠,都能見到河長巡河的身影。
“這些來自基層的河長對河道及周邊環境很熟悉,他們接地氣,有責任心,能及時發現問題。”夷陵區河湖長制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周寶書說,當地水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基層河長功不可沒。
王代紅只是中國百萬河長中的一員。
據水利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建立河長制,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多萬名,另有29個省份設立村級河長76萬多名,河長制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