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三代建功航天事業4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曉峰的新年夢想——
“護航”星箭巡九天
湖北日報訊(記者江卉、通訊員譚青海、鄧順英)門楣上,大紅的福字喜氣洋洋;客廳里,重播的“春晚”惹來笑聲陣陣,廚房里,煮沸的餃子湯咕嘟作響……正月初二,走進孝感市蔚藍新都小區,吳曉峰家處處是年味。
“三天!進入航天三江紅峰公司工作39年,今年春節假期算是長的了。”吳曉峰笑著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伸出三根手指頭。
“都是這么過來的,習慣啦!”沙發上,吳曉峰83歲的母親忍不住插話。1970年,這位醫學院畢業生和丈夫拋下一雙兒女,從大城市沈陽來到遠安的山溝支援“三線”建設,成為國營紅峰廠第一批職工。
作為廠里唯一的女醫生,吳媽媽不僅為職工看病,還守護著“三線”建設戰士和當地村民的健康。“每天忙得腳不離地,白天坐診巡診,晚上雷打不動值班到10點多,半夜還經常有人敲門找媽媽看病。”當年年底,吳曉峰和妹妹被接到遠安,可媽媽早出晚歸,想見一面也不容易。
在遠安066基地(航天三江前身)長大,吳曉峰從小就樹立了航天報國的理想,他的夢想是當銑工。可父親卻讓他子承父業,當一名環境試驗工。
“搞環境試驗有啥好的,都是給別人做嫁衣,沒有自己的成果。”盡管吳曉峰有些想不通,但還是欣然上崗。
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吳曉峰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航天科工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技術革新能手……一大摞榮譽證書,記錄了他的付出和成長。
2000年,吳曉峰一家隨紅峰公司搬遷到孝感。環境變了,一家人對工作和熱情和追求沒有變,加班加點、聚少離多依然是生活的常態。
“遇到時間緊任務重,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飯,正月初一接著干。”近年來,吳曉峰參與了載人航天裝備、天宮一號、嫦娥四號等多個“國之重器”的研制,都圓滿完成了擔負的任務。
最讓他自豪的是,他研制的“低溫高濕環境的模擬裝置”,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空白,獲得國家專利和湖北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已經在國家航天工程中廣泛應用。
吳曉峰的女兒、女婿也是紅峰公司職工。“在物質保障處,女兒做到物資發放零誤差,工作干得有聲有色;在車間,女婿剛被聘為專務調度,安排生產井井有條。”說起孩子們,吳曉峰笑得合不攏嘴。
“還有兩年我就退休了。今年最大的夢想就是創新項目能有突破,為‘護航’星箭再立新功!”吳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