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落下帷幕
每年都如約出現在百人團中的
北大工科女博士陳更捧得冠軍
長報君發現
在這一季的詩詞大會中
武漢的黃鶴樓、長江大橋等地標
被 頻 頻 點 名 了!
“詩樓”黃鶴樓
咱們武漢自古以來就如此有韻味
文人墨客來這里都會賦詩一首
說起黃鶴樓
李白、崔顥、毛澤東的三首詩詞
當屬最有名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這兩句是文人眼中的黃鶴樓
而毛澤東一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則是戰士的黃鶴樓

“戰士當然每個地方都能成為疆場
但是黃鶴樓其實又不一樣
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整個中國是一個大十字
武漢、黃鶴樓
就在那個十字的中心點上”

可見一代偉人毛澤東
也與黃鶴樓有著許多故事
《菩薩蠻·黃鶴樓》中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短短幾句話
便清楚概括了1927年中國的形勢
也展現了毛澤東高度的革命浪漫主義
和對革命前景的清醒認知

其實
咱們的“詩樓”黃鶴樓
在每一季詩詞大會中
出現得實在太多
長報君看咔咔截圖也沒能記全

畢竟,在1700多年間
黃鶴樓吸引了歷代眾多文學家、詩人
僅舊志中收錄的詩文就達400多篇
崔顥、李白、白居易、王維、
陸游、蘇軾、劉禹錫、王昌齡、
宋之問、鮑照、岳飛、張居正、毛澤東……
他們都在此留下詩篇
武漢長江大橋背后的故事
節目第3場中
主持人董卿由毛澤東1956年所作的
《水調歌頭·游泳》延伸開來
為觀眾講述了
武漢長江大橋建設背后的故事

其中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詩句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說的就是咱們的武漢長江大橋
它也是長江上建起的第一座大橋

當時
我們國家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建橋機構
我們是把上海交大、上海同濟、
中南土木建筑學院剛畢業的一群學生,
一些工程師,
還有一千多名復員軍人、鐵道兵
組成了一個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建設隊伍

這支隊伍既沒法說湖北話
也說不了標準的普通話
他們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鐵話”

長江大橋建成以后
長江沿岸的工棚拆除建了新村
就取名為“建設新村”
這個建設新村里很長時間都還流行說“鐵話”
時至今日
中國建橋人還在不斷創造奇跡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世界見證著中國創造的奇跡
這項“超級工程”的背后
也少不了武漢力量
近20家武漢企業參與設計和建設
整個工程六成武漢造

港珠澳大橋全景航拍 中交二航局提供
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
將珠海、香港、澳門緊密相連
3地建立起快捷公路網
從香港驅車到珠海
只需半小時
從武漢長江大橋到港珠澳大橋
武漢建橋人的腳步從未停歇
……
……
一首首詩詞
留下了武漢最美的樣子
也記錄著武漢的飛速發展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武漢的詩詞?
評論區等你來“斗詩”!
長江日報記者陳智 部分圖片來自央視截圖 視頻處理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