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洪湖、利川、天門的農民
你們的發展良機來了!
最近,農業農村部日前批復8個省的30個試點縣(市、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實施方案。湖北有四地上榜。

這30個試點縣(市、區)包括河北省肅寧縣、昌黎縣,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如皋市、泰興市、泗洪縣、儀征市,浙江省瑞安市、泰順縣、嘉興市秀洲區、衢江市衢江區、麗水市蓮都區,安徽省碭山縣、天長市、廣德縣,山東省招遠市、臨朐縣、慶云縣、新泰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洪湖市、利川市、天門市,廣東省大埔縣、羅定市、高州市、連州市,陜西省岐山縣、延川縣、丹鳳縣。
每個地方的試點方案既有共通點,
也有因地制宜的政策
快跟著長江云看看
你家鄉接下來該怎么干!
4地試點方案共通點
【時間安排】
試點為期2年,自2018年8月至2020年底。
【工作重點】
一是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提升質量。
二是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的培育和支持力度,財政扶持、人才培養等農民合作社支持政策,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是重點對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的合作社、無農民成員實際參與的“空殼社”、沒有實質性生產經營活動的“掛牌社”進行清查,并予以清理注銷。
宜昌市夷陵區
>定個小目標!
壯大一批單體合作社、打造一批聯合社、創建一批示范社、清理整頓一批不規范的合作社;
建立完善農民合作社綜合協調管理服務平臺,全區扶持10個重點社,鞏固提高100個示范社,清理整頓1000個合作社,年報公示率達80%以上,建立成員賬戶、實行社務公開、依法分配盈余達到80% 以上。
>政策扶持先行!
依托柑橘、茶葉、優質畜牧、中藥材、獼猴桃、糧油等區域主導產業,實現行政村合作社全覆蓋,每村均建有1家規范運行的合作社。
加強重點貧困村示范社建設,引導有能力的合作社參與精準扶貧,確保每村80%以上的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被合作社吸納帶動。
鼓勵合作社延長產業鏈條,發展倉儲、加工,對合作社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成果予以獎補。
引導合作社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經濟、民間工藝品加工、農產品冷鏈物流,推廣“合作社+電商”經營模式。
>資金扶持要跟上!
區財政統籌安排100萬元,支持合作社開展示范創建和質量提升。選取10家管理規范、發展較好的重點社,涉農項目資金優先向其傾斜。
區政府繼續設立專項基金,開展扶貧貸、“三農貸”,解決合作社融資難問題。
>人才培養不能少!
區、鄉兩級建立20人的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加強全程指導服務,每年對發展合作社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積極參加國家、省、市農民合作社輔導員、理事長培訓,開辦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業務提升培訓班,對全區所有示范社理事長輪訓一遍。
洪湖
>定個小目標!
增強單體合作社自身能力,力爭80%以上的合作社建立完備的成員賬戶、實行社務公開、依法進行盈余分配。
強化合作社聯合與合作;建立合作社市場準入前信息共享、事中協同監管、市場退出機制,力爭合作社組織規模、農戶覆蓋面雙擴大,示范社建設深入實施,合作社年報公示率達80% 以上。
>政策扶持先行!
支持合作社發展直供直銷、農產品電商等經營模式,提高產品流通效率。
鼓勵合作社自辦加工或者出資入股加工企業,加快發展適合農民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深入推進示范社建設行動,制定完善市級示范社評定監測辦法,開展示范社評定和動態監測,建立示范社名錄,把示范社作為政策支持重點。
>資金扶持要跟上!
引導農民以實物、土地經營權、林權、知識產權、閑置農房等各種資源要素作價出資辦社入社。
堅持限于成員內部、服務產業發展、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風險可以掌控,探索滿足小農戶發展產業融資需求的有效途徑。
>人才培養不能少!
建立合作社輔導員工作隊伍,對合作社開展定期巡查走訪,加強全程指導服務。
利川
定個小目標!
到2020年,全市農民合作社規模和農戶覆蓋面明顯擴大,示范社建設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公示率達80% 以上,80% 以上的合作社建立完備的成員賬戶、實行社務公開、依法進行盈余分配。
政策扶持先行!
充分發揮利川“山藥之鄉”“莼菜之鄉”“黃連之鄉”“利川紅”名片和湖北省茶葉大縣、生豬大縣和全國高山生態蔬菜縣優勢,引導合作社緊緊圍繞特色資源,走依托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板塊產業發展的路子,形成圍繞毛壩忠路茶葉、團堡山藥、汪營香菇、涼霧莼菜、南坪大米(田園綜合體)、建南黃連、元堡和沙溪藥材等種植產業帶,建立第一車間,引導合作社從單一業務向產加銷多種業務拓展。
支持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初加工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建設預冷保鮮、分級包裝、冷鏈物流設施,發展現代種養業。
鼓勵合作社通過土地托管、經營權流轉、代耕代種等方式,發展規模經營,解決山區農村土地零碎化問題和資源資產閑置問題。
引導農民合作社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跨區跨行業開展互助與聯合,組建好莼菜聯合社、茶葉聯合社和山藥聯合社。
依托利川電商產業園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設的O2O體驗館進行農產品展示、展銷一體化展示,實現線上掃碼下單,線下及時發貨。
推進農產品進駐湖北楚合商城,開展“農超對接”“農商對接”實現線上線下營銷,發展直供直銷、農產品電商等經營模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服務平臺。
資金扶持要跟上!
出臺《關于支持“三鄉”工程的暫行辦法》,明確支持“三鄉”主體依法規范流轉土地集中連片500畝以上、時間2年以上并保持正常經營的,一次性給予每畝100元獎勵。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每個給予 10萬元獎勵。對企業興鄉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當年新認定的州級、省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20萬元獎勵。
對“三鄉”主體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農產品,每個產品一次性獎勵 1萬元、3萬元。
新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的,每個品種一次性獎勵5萬元;成功創建中國馳名商標一次性獎勵80萬元。
由市政府出資500萬元設立擔保風險基金,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等困難。
人才培養不能少!
認真組織學習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重點加強對合作社帶頭人培訓,采取邀請專家輔導授課、現場觀摩、組織農產品參展等“走出去”的方式,推薦合作社負責人參加省、州舉辦的各類培訓班進行輪訓和農產品展銷。
天門
定個小目標!
到2020年,全市農民合作社規模和農戶覆蓋面明顯擴大,示范社建設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報公示率達80% 以上,80% 以上的合作社建立完備的成員賬戶、實行社務公開、依法進行盈余分配。
政策扶持先行!
全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重點向合作社傾斜,整合資金使用力度,加大對合作社項目資金支持范圍和額度。合作社項目資金重點用于土地流轉,土地流轉項目重點傾斜合作社。
在全市范圍內選取20家以上合作社,根據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獎補,用于扶持合作社發展。
支持農產品保鮮冷藏庫設施建設,支持糧食烘干、倉儲設施建設,支持合作社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發展鄉村旅游等。
資金扶持要跟上!
通過開展以“戶貸戶用、戶貸社管、6%分紅、財政貼息”為核心的金融精準扶貧信貸業務,鼓勵農民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解決合作社融資難。
對合作社財務實行代理記賬,以示范社為重點,市財政每年安排60萬元為合作社購買會計集中核算托管服務,用兩年時間完成會計集中核算托管試點工作。
人才培養不能少!
大力開展合作社輔導員、理事長等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優秀人才到合作社工作。
加大對合作社帶頭人的培訓,提高合作社從業者的經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