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快遞小哥,10萬只勤勞小蜜蜂——傾聽快遞小哥的酸甜苦辣(上)
他們,是城市的“活地圖”,用腳步丈量著每個角落;
他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經常接觸,鮮有交流;
他們,是勤勞的小蜜蜂,起早摸黑,日曬雨淋,風餐露宿……
省郵政管理局數據顯示,我省13市州(天門、潛江、仙桃、神農架林區除外)注冊登記的快遞人員已達8.7萬人,大量末端網點快遞員沒進入統計范疇。雙“11”等物流高峰期,全省快遞小哥增幅約為30%,數量超10萬人。
10萬快遞小哥,猶如10萬只勤勞的小蜜蜂,用辛勤勞作,守護我們便捷美好的生活。
他們,有哪些酸甜苦辣?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開調查。
月薪過萬?僅6%能拿到7500元以上——
為養家糊口,他們爭分奪秒多拉快跑
“今天下午在電梯里,發現快遞小哥站在電梯里睡著了,戳了他兩下,他才驚醒過來……”
2018年9月,微博上網友的一張隨手拍,讓順豐公司武漢新華路網點快遞員程鵬火了。網友們心疼留言,“站著都睡著了,足以說明多么累!”“下次遇上多說幾聲謝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聯系上程鵬得知,他今年41歲,添了二胎,忙著照顧家庭,又要送快遞,沒有休息好,送件時才犯困。公司主管彭先生介紹,為了養家,程鵬工作一直很賣力,每次出去都是多拉快跑,大小包裹掛一身。
“家里房貸、孩子奶粉錢都是我一個個快遞送出來的,怎能不拼命干?”百事快遞小哥羅師傅告訴記者,在快遞行業能奮斗堅持下來的,大都是要掙錢養家的,不然吃不了這個苦。
中通快遞小哥危義夫說,快遞員沒有周末,不敢放假,因為放假就意味著拿錢少了。雙“11”那一周,同事早上4點多起床,凌晨睡覺。白天吃飯沒有準點,飲食長期不規律。
這么辛苦,快遞員到底能掙多少?
今年1月,團省委聯合省郵政管理局對省內18歲至35歲的一線快遞員展開專題調研。
結果顯示,全省物流配送人員以青年為主,年齡25歲至35歲的占80%;他們大多來自農村,89%為初中、高中學歷;工作流動性較大,從業不滿半年的占22%,超5年的僅為2%;69%的快遞小哥已婚,女快遞員占比達29%。雖然在雙“11”等電商大促節點,不少快遞小哥月薪可破萬,但這種“高薪”缺乏持續性。全省70%的快遞小哥工資水平在3000元至4500元之間,僅6%的人能拿到7500元以上。
簡單自由?不少網點一年四季招人
考核嚴格,“拼服務”才能立足
整單丟失,扣399元;未核實簽收,扣100元;雙面單,扣50元……
這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漢一家快遞公司看到的月度扣罰表,一個網點3個員工,一個月罰款近千元。
42歲的快遞員牟勁鋒,以前是電工,加入快遞行業不到半年,已多次被客戶投訴。牟勁鋒說,第一次,他送一個快遞入戶,客戶讓他放家門口。結果他剛下樓,就收到店長電話,說客戶投訴他未核實簽收。他一聽怒了,上樓和客戶對罵。結果,被公司罰款500元。第二次,面對他眼中的“刁鉆”客戶,他又發飆了,結果客戶不接受他的道歉,最終幾級領導出面跟客戶道歉,事情才妥善解決。
“送了半年快遞,我感覺自己脾氣好多了,但這行還是不適合自己。”牟勁鋒說,他正在物色新工作,“我不怕苦,怕投訴。”
張潔明從廣州機電廠回武漢當快遞員,上崗第一個月,掉包裹、未簽收、滯留單等處罰,扣了1000多元,一個月白干了。“原以為送快遞簡單又自由,沒想到規矩這么多。”張潔明感嘆,干好服務業不容易。
“春節前后特別缺人。”在快遞行業呆了8年的快遞員劉濤說,不少網點一年四季都招人,新人流動率高,老板都想要老員工,能能理解行業特點,少犯錯,多干活,
記者看到,武漢市江夏區不少三輪快遞車上,都貼有“業務員、分揀裝卸、客服、后勤,平均工資5000+,包吃住,短期長期均可”字樣的招聘信息。
多勞多得,大多數人看好職業前景——
40%快遞小哥盼晉升或自主創業
34歲的盧中華,漢川人,在中通武漢分公司工作了7年。
7年里,他見證了公司的快速發展:人員從不到100人增加到1000多人;廠房從租到買地自建,搬遷3次,面積擴大4.5倍;辦公環境從簡陋破舊到整潔氣派。他靠著拼搏實干,也從一線員工成長為基層管理人員,負責20多人的團隊,在武漢買房安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快遞行業,是很公平的,吃苦就能賺錢,實干就有前景。”盧中華說,如今,物聯網、人工智能正與快遞行業深度融合,分撥中心工作強度明顯降低,也給新員工帶來機遇,懂技術,能吃苦,職業舞臺無限廣闊。
32歲的李斯凡,在武漢郵政金家墩投遞站工作了7年,現在是站點的備員,參與站點管理,是各個環節的“萬能替補”。“在郵政當快遞員,歸屬感強。”李斯凡介紹,郵政每個站點都設有食堂、職工小家、母嬰室等,還為員工發四季勞保服。
團省委的調查顯示,快遞小哥普遍認為快遞工作自由且收入理想。其中,60%的人看好職業前景,40%的人希望通過提升業務能力,晉升直營企業管理崗或者加盟快遞網點經營自己的快遞事業。
來自省郵政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快遞業務總量13.53億件,同比增長33.6%。其中,武漢的快遞業務總量占全省70%。去年“雙11”,全國每10件快遞就有1件在武漢“經手”。
“近年來,快遞業己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巨大。”武漢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宗紅軍認為,快遞業正在從“鋪攤子”轉向“上臺階”、從拼價格到拼服務,是創業的好時期。創業者可在服務“最后一公里”上做好文章,如高校、社區、商務樓、工廠園區、醫院、鄉鎮等人群密集地,開展集約化、智能化的項目。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