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開特公司生產線長肖后俊正在忙碌。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攝
【編者按】人勤春早。春節過后,武漢開發區2萬多家企業陸續開工恢復生產。當前正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加快生產,為企業創造效益,為社會創造財富,助力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此,本報特別策劃,直擊企業生產現場,去看一看那些拼搏趕超的開發區人。
“今年,我們工人的返廠率特別高,正月初八,600多名員工人便已全部返廠開工。我們的產品是全球供貨,訂單比較穩定,基本沒有淡旺季,目前正在加緊生產。”2月19日,開特電子公司副總經理高志英介紹。
開特股份位于武漢開發區(漢南區)興城大道,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有傳感器、功率模塊、執行器、控制器等,在細分市場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這家企業的貼片車間里,工人們穿著白大褂、靜電鞋來回忙碌,投資600多萬元的SMT生產線正高速運轉,一批批空白的電路板,經過印刷、貼片、焊接等程序,變為成品,它們將被使用在大眾,福特,馬自達,吉利等國內、外車型。

開特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引入了高度自動化的SMT生產線。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攝
“這是一條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每隔6-10秒,便可下線一批成品,而整條生產線上,卻只有2名工人。”33歲的生產線長肖后俊介紹。
他是湖北云夢人,在這家企業已經工作了5年多。開年剛剛上班,他便干勁十足。“我必須加倍努力工作,以便在武漢買房定居。”肖后俊說。
高志英介紹,目前,該企業正在做產線智能制造升級,導入MES系統,未來,工人的勞動強度還將進一步降低,效率將將大幅度提高。
這幾天,研發工程師張先鋒正忙著收集市場信息,做技術儲備。“技術要跑在市場前面。過去,客戶給你一張圖紙,按圖加工就可以。而現在,企業必須具備同步設計能力,客戶只會給你一個概念,企業需要自己設計研發產品,客戶接受后再量產,通常周期長達1-2年。”

圖為研發工程師張先鋒正在察看生產過程,他曾主導過許多產品的研發。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攝
39歲的張先鋒在該企業工作了16年,主導了許多項目的開發。他介紹,當前,開特電子正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等方向發力。“傳統汽車一般用到13個左右的溫度傳感器,而一輛新能源車要用到100多個,市場很大。新能源汽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已經成為我們的客戶,下一步我們爭取拿下國內更多的優質客戶”。
張先鋒介紹,在產品創新方面,開特做了不少探索,比如,陽光傳感器可以感知陽光強弱,當陽光過強時,空調就會自動加大風量,使溫度降下來,光線傳感器可以感知光線,當汽車過隧道時,自動打開大燈。開特電子通過自主創新,將兩種傳感器合二為一,早在5年前就申請了專利,如今已經用在各種品牌的車型上。

一名女工正通過放大鏡檢查產品質量。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攝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優秀的零部件供應商和知名品牌。”高志英表示。(長江日報記者康鵬 通訊員 張敏 孫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