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藍光公寓小區已掛起了“危房”的警示標牌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萬軍 李輝
光谷的還建小區藍光公寓建成才10年,11棟房子便成了危房,百余戶居民被要求搬離。昨日,楚天都市報A02版報道此事后,引發社會的強烈關注。
武漢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相關人士表示,在該小區的建設過程中,建管部門進行了嚴格檢查,確認施工過程不存在質量問題;該小區成為危房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磚塊中含有膨脹性化學物質,但這不在檢測范圍之列。
社會各界關注藍光公寓危房
本報報道刊發后,引發了社會強烈關注,小區居民、網友紛紛轉發并評論。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該稿件在本報看楚天APP、官方微博、今日頭條號、官方微信上,點擊閱讀量達到上百萬,數百名網友紛紛發表評論。
網友“Alison喜歡胖子叫吳邪天真”評論道:一直耳聞還建小區房屋質量堪憂,物業水平低下,車位不足……萬萬沒想到,還有渣成了這樣的小區。怪不得身邊拿了還建房的拆遷戶,都另外自己買了商品房住。
網友“桑之未落”評論道:“現在大多數人都是房奴,面對這樣的房子,僅僅十年就成了危樓,實在難以接受。一定要徹查類似事件。”
藍光公寓小區居民張女士表示,小區所有業主對報道非常關注,希望報道能引起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關注小區業主的合理訴求,早日確定小區重建方案。
昨日,先后有多家本地和外地媒體介入報道此事。
建筑專家確認磚塊質量問題
昨日,武漢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相關人員表示,他們接到開發商反映的情況后,曾多次派出專家到現場展開調查。專家調查后認為,藍光公寓小區房屋墻體材料中,混凝土普通砌體磚里含有過多的游離氧化鈣、磁鐵礦、硅酸二鈣等礦物質,是造成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
相關人員表示,國家《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第5.2.1條的規定:磚和砂漿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在藍光公寓小區的施工過程中,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按相關規范要求,檢查了砌體磚出廠合格證,并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砌體磚進行了抗壓、抗折性等強度檢測,檢測結果合格。但磚塊中含有膨脹性化學物質,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這都不在國家建筑行業相關規范的檢測范圍之列。該工程目前產生問題屬產品質量問題,是個別磚廠使用了不合格工業礦渣造成的。
開發商盼居民配合盡快重建
昨日下午,現代城建集團光谷片區項目管理總監、藍光公寓項目領導小組組長胡總向記者介紹,藍光公寓2003年左右立項,2008年交付。在藍光公寓建設時期,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嚴禁使用粘土磚,改用新材料墻體磚。藍光公寓是改用新材料磚的第一批項目,當時這些磚塊也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送檢,都是合格的。
2016年,藍光公寓小區因地勢較低,發生嚴重的漬水,此后部分房子的墻體出現了開裂,公司對開裂房屋進行了維修。2017年,開裂范圍擴大,公司邀請了兩家有資質的單位對房屋進行了檢測,確認因磚塊中的膨脹性化學物質遇水后發生反應,導致開裂。公司立即向政府職能部門匯報,并準備找當時提供磚塊的企業討說法,但當時該企業已經退市。
胡總表示,當時這些磚塊送到建管部門接受了強度、抗折性等方面的檢測,全部合格。而磚塊中含有膨脹性化學成分的事情,這個檢測項目當時和現在都不在國家建筑行業所要求的檢測范圍之內,公司對此也無能無力。
胡總稱,目前公司已向東湖高新區提交了重建該小區的計劃,已獲批準,具體規劃有待審核通過。公司每天都在對小區全部房屋進行密切監測,并向居民提出了合理的搬遷補償方案,希望居民配合公司,爭取盡早完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