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煤燃燒產生的三氧化硫會導致能見度降低,加劇霧霾天氣。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軍營教授團隊一項研究表明,運用團聚強化除塵新技術對燃煤電廠進行超低排放改造,三氧化硫脫除率高達90%。這一研究對防治霧霾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1月28日出版的權威學術期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上,團隊發表了題為《超低排放燃煤電廠SO3生成及控制的試驗研究》的研究論文。論文第一作者、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碩士研究生李高磊介紹,近年來,我國在燃煤電廠脫硫脫硝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脫硫主要是脫除二氧化硫,由于大量燃用高硫煤及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系統的安裝,三氧化硫濃度明顯升高,局部地區有色煙羽排放增加,三氧化硫氣溶膠排放濃度增加。
據了解,三氧化硫比二氧化硫的毒性高十多倍,且具有強腐蝕性,煙氣中的三氧化硫冷凝形成亞微米級的酸霧,排入大氣會形成酸雨,還會與大氣中的堿性物質反應,是造成能見度降低和霧霾加劇的重要原因。

為了掌握超低排放燃煤電廠三氧化硫生成和排放控制情況,研究團隊選取有代表性的江西國電豐城電廠三臺34萬千瓦超低排放改造機組進行試驗研究。經過一個月的現場測試,濕式靜電除塵器和化學團聚系統超低排放改造均能夠明顯提高燃煤電廠三氧化硫的脫除率:濕式靜電除塵器對三氧化硫的脫除率達80%以上,化學團聚系統三氧化硫的脫除率受負荷影響較小,最高可達90%。
張軍營教授介紹,團聚強化除塵技術不同于靜電除塵等物理除塵技術,其原理是通過特殊的團聚劑,讓粉塵細顆粒潤濕、絮凝、團聚變成“大胖子”落網,從而有效提高電除塵和袋式除塵對粉塵細顆粒物的捕集效率。這一技術具有主動性、革命性,標志著我國除塵技術從物理除塵時代進入化學除塵時代,變被動除塵為主動除塵。
此外,濕式靜電除塵技術改造成本較高,而化學團聚系統改造成本低,適用性廣,協同脫除三氧化硫等污染物能力強,能夠顯著提高協同脫除率,應對不同煙氣條件下的三氧化硫脫除。這次試驗結果再次證實了化學團聚技術對于三氧化硫排放控制的優越性,為國家制訂控制三氧化硫排放標準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