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際凱通訊員省芙萱
“你好,請問一下,我要去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應該怎樣換乘?”“先坐地鐵2號線,到宏圖大道下車,然后換乘地鐵3號線,到后湖大道下車,再換乘21號線,到武生院下車。”
2月18日,農歷正月十四,漢口火車站地鐵站E出口,面對乘客的詢問,姚婕回答得干脆利落。
姚婕今年35歲,是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漢口火車站中心站長。
工作15年來,她用自己的責任心、愛心,服務、溫暖著南來北往的旅客,被乘客和同事稱為“最強站長”。
漢口站里的“活地圖”
“請問一下,我們一起有一個坐輪椅的傷者,這里有可以直達地面的電梯嗎?”
在漢口站地鐵口的人潮中,一位戴著眼鏡的年輕女士擠到姚婕身邊,焦急地詢問。
看了看女士身后的輪椅以及大包小包,姚婕說:“你別著急,往右邊走,有個C出口,那邊有直達地面的電梯。”
2004年參加工作,從1號線到2號線,從站務員、值班站長到中心站長,姚婕從“乘客一問三不知”,成為站里的“活地圖”,她靠的不是百度,而是自己的雙腳。
2012年底來到漢口站,她發現面對一些大學新生的詢問,站里的許多人有些手足無措。2013年,姚婕和同事一起,利用休息時間,坐地鐵轉公交。1個月后,《高校交通信息表》出爐。2015年8月,她又帶著兩名同事,耗費3個多月的休息時間,訪遍武漢三鎮100多所高校,制作出更新、更全的“武漢地鐵高校導乘圖”,免費向乘客發放。
如今,她還經常主動出去探路,“武漢發展太快了,地鐵線路越開越多,公交線路經常調整,我不希望自己信息滯后,誤導了乘客。”
旅客身邊的“貼心人”
2月18日,就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姚婕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位戴著眼鏡、拄著拐杖的男子正在左右張望,她急忙迎了上去。“您要去哪里?”“我要去金銀潭。”該男子一邊說著,一邊在懷里找殘疾證。
“您不用找了,跟我來吧。”姚婕一邊說著,一邊領著該男子進入專用通道,乘坐直達電梯來到站臺。
“真的是謝謝你,祝你新年快樂。”上車前,男子笑著向姚婕揮手。
像這樣的事情,姚婕每天都會遇到很多。
在武漢三大火車站,趕晚上的地鐵末班車,會在進站口領到一張補票卡。這張卡,就是姚婕“發明”的。
幾年前,在漢口站值夜班時,姚婕發現,一些行動不便的旅客,往往會因為購票及安檢,錯過地鐵末班車。起初,姚婕會在上夜班時提前購買幾十張2元的單程票,針對老弱病殘孕發放,幫助他們快速進站。此后,她組織推出補票卡,旅客取卡快速進站,出站時再支付。這個方法很快被武漢地鐵推廣,方便了更多“夜歸人”。
憑借過硬的業務和作風,姚婕先后獲得武漢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湖北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同事眼里的“好大姐”
“各崗位安檢人員請注意,把快檢開起來,B口安檢把人往A口引導。”
除了巡站,姚婕每天的工作還有調度,保證旅客安全有序進出站。“春節這十幾天,每天十幾萬的客流量,壓力還是有點大。”“姚姐是個蠻仗義的人,很為我們著想。”說起姚婕,26歲的值班員范良元笑了笑。
小范2014年參加工作,2016年來到漢口站,“剛來的時候年輕氣盛,有時會跟旅客發生爭執,惹來投訴。遇到這些,姚姐都會主動去跟旅客溝通、解釋,化解矛盾。”小范說,“矛盾化解后,她會教我們,再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處理。”
值班站長熊金金說:“姚姐是個很認真負責的人,對每個人都像對待親人,每次遇到難事,我們都會找她幫忙。”
多年來,姚婕還會利用休息時間做公益,參加“安全文明知識進校園”等活動,培養學生安全出行、文明乘車習慣;她還聯系漢口姑嫂樹愛心花朵特殊學校、江夏區碧云小學等,給困境兒童送去溫暖。“我是和武漢地鐵一起成長起來的,通過服務,換來旅客的一聲聲感謝、一張張笑臉,我覺得這些工作很有意義。”姚婕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