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襄北石化加油站規模堪比高速服務區
圖為:一加油點設在居民樓下
楚天都市報記者石正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佘影
2月12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北省成品油市場專項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牽頭,七個部門聯合對成品油市場進行整治。
去年3月14日,襄陽市一違規加油點發生爆炸事故。襄陽市政府組織開展整治行動,當月查處黑加油站點334個。但是,在襄陽市一些鄉鎮,非法加油站點仍然不少,安全隱患突出。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一違規遷建的農村加油點,規模竟然越建越大。
近日,接到讀者反映后,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違規加油站生意晝夜不停
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素有“襄陽門戶”之稱,通往河南、安徽等省的316國道與217省道在此交會,物流交通優勢得天獨厚。記者在古驛鎮南鎮口蹲點統計,1小時內經過的貨車超過350輛。
位于南鎮口的襄北石化加油站,配有大型停車場、服務區、住宿、餐廳等設施,規模堪比高速公路服務區。2月16日,記者暗訪發現,進入該站加油的車輛絡繹不絕,12臺加油機、24把加油槍幾乎晝夜不停。24小時內,共有319輛車進站加油,包括加長重型貨車286輛、普通重型貨車31輛、中巴2輛。
記者購油檢測遭多人圍攻
2月17日中午,記者用一個10升油桶到襄北石化站購買柴油,準備帶走檢測油品質量。記者再三向站方工作人員索要發票,對方回答:“我們只能開小票。”并打印了一張只印有消費信息的小票交給記者。
記者將油桶裝進后備廂,準備開車離去,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你們是干什么的?為什么來打油?為什么拍照?”突然,七八名未穿工作服的男子涌出,將記者團團圍住;同時,兩輛汽車開來,堵住記者車輛的去路。
幾名男子語氣激烈,要求記者打開車輛后備廂接受檢查,并交出剛剛購買的油品。
記者下車交涉。這時,一名自稱老板、身穿紅色沖鋒衣的中年男子,沖上來一把奪走記者的手機,并飛快交給身邊的同伴。另一位記者撥打110報警,警察趕到后,對方才交還手機,油桶則被襄北石化工作人員帶走。
而據此前媒體報道,曾有記者從該站購買柴油檢測,發現質量不合格,其中硫含量超標14倍,對環境污染巨大。
整治行動中頂風開設分店
2月18日,記者再次回到古驛鎮暗訪,發現沿217省道7公里范圍內,共有8家加油站。其中,除一家國有加油站外,其它都是只銷售柴油的農村加油點。
與襄北石化站隔著省道相對而立的,是規模差不多的中南石化站。在古驛鎮上,兩站還各開有一家“分店”。
據鎮上居民介紹,中南石化(一站)、中南石化(二站)在2017年底前就存在,而襄北石化的“分店”——襄北石化(孫鋪站)則是去年9月開張。彼時,襄陽市成品油市場整治行動風頭正勁。
另據了解,襄北石化只有農村加油點經營證照,且證件登記地址不在古驛鎮,屬于違規遷建。
小賣部把可樂瓶當油槍用
2月13日至19日,除古驛鎮外,記者還沿著316國道和217、218省道,探訪了宜城、棗陽等市區及6個鄉鎮的35個加油站點,包括8個國營站和27個民營站點。
2月16日,在去年“3·14”非法加油點爆炸事發地——襄陽市東津新區東津鎮,記者因車輛無油,向一位居民求助。他將記者引到一家臨街小賣部,說:“加柴油很方便,到處都有。汽油一般只給摩托車加。”
一位老者顫顫巍巍,從小賣部門口一個10升塑料桶中用塑料管將油轉到可樂瓶,再倒進記者的油箱。1.25升95號汽油,售價13元。
沿著218省道,從宜城市板橋店鎮前往宜城市區,20多公里距離內,共有7家副食店的門口各擺著一臺加油機。而在板橋店鎮中心,一家名為“石化加油”的加油點,有2臺加油機,設在居民樓下,隔壁是一家床上用品店。在附近,還有另外2家這樣的加油點。
據當地商務部門公示目錄,記者暗訪的35座加油站點,合規率不足兩成。27個民營加油站點,都不能開具正規發票。
商務部門稱遷建站點違規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農村加油點的規模不能超過1臺加油機;國道、省道邊布點加油站,原則上為6對/100公里。
襄陽市商務局商貿流通科科長龍通湖介紹:“古驛鎮的情況比較復雜,只有一家國有加油站取得成品油經營許可證,其它民營加油站點都不同程度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成品油市場實行屬地管理,市商務局只起引導作用。”
襄陽市商務局副局長黃成清表示:“農村加油點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站點建設目前由審計局審批,2006年后沒有新增農村加油點。原來取得資質的加油點,年檢合格的可繼續經營,沒有通過年檢的必須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求退出。至于站點遷建,是不允許的,所有遷建的加油點肯定違規。”
省商務廳一負責人說:“2001年左右,湖北省發布了針對農村加油點的相關管理辦法,但后來廢止。我們目前還在等國家出臺新的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