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增至三座
全省萬元GDP用水量16年銳降近九成
湖北日報訊(記者彭一葦)3月13日從省住建廳獲悉,住建部初評出第九批(2018年)國家節水型城市名單,并進行公示,宜昌市位列其中。這意味著宜昌將成為我省第三個國家節水型城市。此前,武漢市和黃石市分別于2009年、2010年成為國家節水型城市。
國家節水型城市申報考核每兩年進行一次,申報城市須成為省級節水型城市一年以上。按照住建部《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入選國家節水型城市須有健全的節水法規制度、節水機構依法履責、建立了節水統計制度和財政投入制度并全面開展創建活動,五項標準缺一不可。
此外,申報城市還要通過20項基礎管理指標評分和技術考核指標評分才能過關,比如萬元GDP用水量須低于全國平均值的40%或年降低率大于5%,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小于10%等。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水資源保護和節約利用。我省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01年全省總用水量278.6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625立方米。2017年,全省總用水量為290.26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為77立方米。16年來,我省GDP增長了8倍多,用水量僅增加了4.2%,萬元GDP用水量下降了87.7%。
自2009年以來,省住建廳認定了205個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及武漢、宜昌、黃石、荊州四個省級節水型城市。在武漢市,目前共有節水型小區154個、節水示范家庭2046戶。據透露,荊州市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達到20%以上,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節水不僅僅是擰緊水龍頭,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水資源充沛,僅城鎮供水設施日均生產能力就達到1500萬立方米,但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個別城市供水管網年久失修,漏損率達到30%甚至更高。
據了解,前八批82個國家節水型城市中,江蘇省20個;中部的安徽4個,河南3個,而此次安徽省將有3城入列,相形之下我省差距較大。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將加快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爭取將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到12%以下;強化中水回用,新建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必須設置中水回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