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陳文)3月19日上午,家住高新區的呂阿姨,因面部及雙手出現浮腫,且麻木刺痛難忍,住進了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原來,她吃了味道鮮美的野臘菜,結果中了毒。

患者接受治療中。通訊員供圖
據了解,呂阿姨前一天中午食用了大量新鮮采摘的野臘菜,下午便在戶外曬太陽,到了晚上便感覺嘴唇發麻,隨后面部及雙手出現紅斑、嚴重浮腫、難以睜眼,并伴有疼痛及麻木感。接診醫生診斷為“過敏性皮炎”,經過治療,病情得以控制。
該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靜說,陽春三月,野臘菜在鄉村、田野、馬路邊等四處可見,因其味美、味鮮、營養豐富,贏得眾多市民的青睞,也成為不少家庭餐食所用,有不少市民專門跑到野外采挖野臘菜。野臘菜含有大量光敏物質,過敏性體質或特異性體質人群,若在食用后又曬太陽,在光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出現相應過敏癥狀。目前,該院已接診三例此類患者。
楊靜提醒廣大市民,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隨便采摘,另外采摘野菜需要戴手套,還有食用前野菜需要浸泡20—30分鐘以降低其毒性。過敏人群避免食用光感性強的食物,如野臘菜、芹菜、油菜、菠菜、莧菜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盡快前往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