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城管執法

圖為協管交通

圖為參與消防

圖為應急救援
武漢東西湖區90后城管隊員潘迪,除了堅守本職崗位外,還承擔了交通協管、消防救火、應急救援等工作。潘迪說,4套制服4重身份,每套制服穿在身上都意味著責任。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斌攝
圖為潘迪(右)身著城管服在街頭執法
圖為身著交通協管員制服的潘迪,在小學門口疏導交通
楚天都市報記者盧成漢陸緣通訊員金輝余苗孫爽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斌
城管執法、消防救火、應急救援、交通協管……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90后小伙,卻是一個有四重身份的“變形金剛”。七年來,他常備著四套制服,在四個角色中自如切換,守望著轄區的和諧與平安。
他就是東西湖區徑河街城管執法隊隊員潘迪。
一日三變的城管隊員
3月21日早上6點多鐘,身著交通協管員制服的潘迪,從徑河街永豐苑小區的家中出發,步行8分鐘來到母校徑河小學門口。徑河小學門前只有四車道,加上離十字路僅50米,車輛川流不息。隨著上課時間臨近,校門口的行人及送孩子上學的車輛扎堆,秩序有點亂。潘迪不停地穿梭于車流中,疏導維護校園門前的交通秩序。“停一下,讓學生過馬路。”“小朋友,過馬路不要跑。”潘迪不停地大聲提醒。
8時30分許,學生們全部安全進入校園,潘迪又匆匆向單位徑河街城管中隊趕去。很快,他又換上城管執法制服,與同事們駕車外出巡查。
下午3時20分,一月一次的消防演習開始,潘迪與另外3名城管隊員火速趕到裝備室,脫下城管制服換上消防服,沖向門外的消防車。20多秒后,潘迪在副槍手的協助下,持高壓水槍噴射出20來米的水流,顯示出嫻熟的消防專業技能。
30分鐘的消防演練結束后,潘迪又重新換回城管服,與執法隊隊長徐偉山等一道,開著巡邏車沿著徑河街張北路、塔西路巡邏。巡邏至一家機動工具維修店門前,他們發現3臺空壓機擺在人行道上,影響市民出行。“你好,你違反了門前三包規定,請立即改正。”潘迪說。店主慌忙在潘迪等人的幫助下,將空壓機抬進店內,并保證今后不占人行道。
一行人巡邏到臨空港大道,發現輔道上違法停放著三輛轎車。于是,潘迪從巡邏車上取出交通協管員制服換上,上前敬禮,將有司機的兩輛車勸離,對無司機的那輛車拍照取證后貼上違停通知單。
下午4時20分,快到孩子們的放學時間。身著交通協管員制服的潘迪又來到三店學校門口,護送孩子們放學。潘迪發現11臺違法停放的私家車堵住了校門,于是與同事王寬一道,逐一將其勸離。隨后,他又將一些向孩子們兜售小食品的攤販一一勸走,讓學校門口秩序井然。
4時30分許,孩子們陸續走出校園,潘迪又來到馬路中間指揮疏導交通,守護學生及家長安全過馬路。5時30分,直到該校2700多名學生全部安全離校,潘迪才離開。
此時已到了下班時間,忙碌一天的潘迪并沒打算回家,而是前往塔西路,因為這個點是塔西路夜市占道經營的高峰期。天空下起了小雨,可能是因為天氣原因,夜市上沒有出店經營現象,潘迪這才放心下班回家。
“四套制服意味著四種責任”
2012年8月,潘迪從湖北大學畢業后,成為徑河街城管中隊的一員。不久,徑河街人武部征召預備役人員,潘迪報名經審核后成為街道應急分隊隊員,并不定期參加單位和街人武部組織的民兵訓練,多次參加防汛搶險任務,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應急救援人員。
2012年10月,徑河街與消防部門協商,決定從城管中隊抽調4名成員成立徑河義務消防隊,潘迪成為首批隊員。
2015年,徑河街要修高架橋,潘迪與20多名同事又被抽調出來,協助交管部門在高架橋工地附近引導車輛分流。兩個月后任務完成了,潘迪等六名隊員被徑河街聘為交通協管員。“我們都接受過交管部門的專業培訓,并簽有委托書。”潘迪說,“雖然是義務的,但既然穿上交通協管服,就要盡心盡責去做好。”
至此,潘迪集城管員、應急救援人員、義務消防員、交通協管員四個身份于一身。七年來,他多次參加防汛搶險和撲救火災任務,每次都沖到第一線。而到多所小學門前疏導交通,更是成為他日常城管工作之外的常態。“四套制服四個身份,每套制服穿在身上都意味著一種責任。”潘迪說,“我們參與救火、防汛搶險、疏導交通,都不拿一分錢報酬。但每次滅火為街坊鄰居挽回一點損失,每次搶險保住了老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每次疏導交通讓孩子們安全上學放學,我都有種成就感,雖然很苦很累,但很值得。”
多責多能又熱心快腸
2016年7月,湖北多地普降大雨,造成武漢市嚴重內澇,多條河流河水暴漲。府河大堤紅府苑段發現一處疑似管涌,如果任其發展,將危及大堤安全。
當天中午,正在吃午飯的潘迪接到搶險指令,立即丟下飯碗,與幾十名同事坐著農用車上了搶險一線。他們背著砂袋和砂石,一袋一袋在疑似管涌周邊打圍,經過5小時連續奮戰,終于控制險情。
去年7月初的一天中午,突降大暴雨,徑河街新城一路因排水不暢,漬水沒過了成年人的膝蓋,周邊上萬居民出行受阻。潘迪緊急趕往現場進行處置,在近1米深的漬水中,他用雙手在一個個下水道口摳出堵塞的雜物。一個小時后,十多個下水道口全部得到疏通,漬水漸漸退去,這時潘迪才發現雙手多根手指被劃破,傷口已被泡白。
去年4月2日下午5時許,轄區五金機電城著火,潘迪參與撲救至次日凌晨2時許,才將大火撲滅。“明火雖然被撲滅了,但隱藏的暗火隨時有復燃的可能。”潘迪主動要求留下來繼續觀察,果不出所料,20多分鐘后,一個儲有200多萬元貨物的倉庫復燃。潘迪一邊勸阻欲進去搶貨物的倉庫老板,一邊拿著水槍滅火,7時許大火終被徹底澆熄。
為了方便在四種身份中無縫切換,潘迪通常將應急救援人員制服、交通協管員制服隨車攜帶,而將消防員制服放在單位。四個身份的切換,培養了潘迪的熱心快腸和愛管“閑事”的習慣。2017年6月的一天,一名女子駕車前往三店學校接孩子,行至三店中路時突然爆胎,她一時束手無策。在該校門口護學的潘迪發現后,立即幫女子更換了一條備用胎。
從來沒時間陪妻子晨跑
徑河街城管所所長李剛為潘迪算了一筆賬:僅為了護學,他每天要提前一個半小時上班,每天晚半個小時下班。常規情況下,每個月他要比別人多干84個小時的活,相當于多了10個工作日。這讓潘迪經常顧不上家里的事。
潘迪的妻子是位社區網格員,喜歡晨跑,最希望丈夫能陪她一起跑。但潘迪每天早上7點要趕到學校護學,結婚4年多來,很少能夠滿足妻子的小小愿望。“早上我陪不了,晚上陪你跑如何?”潘迪滿懷歉意地向妻子提議。妻子理解他的苦衷,只得改變習慣,將跑步時間改在晚上9點左右,待潘迪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再一起出去夜跑。
去年初,潘迪的母親在漢口做換腎手術,由于白天工作緊張,他只有下晚班后,乘地鐵趕到醫院照顧母親。第二天早上6點,他又打的趕回徑河,雷打不動地參加護學,這樣來回堅持了一個月,直到母親出院。
由于工作繁忙,潘迪兩歲的兒子多數都是托岳母在照顧。常常是潘迪下班回家時,小寶寶已經睡著了,第二天早上他出門時還沒醒,父子倆一周也見不了幾次面。“兒子都快不認識你了!”妻子偶有抱怨時,潘迪便安慰說:“好在每周有一天休息,可以陪著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