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周曌 )當廚師料理海鮮5、6年,誰知2個月前竟被龍蝦"反叮一口"。在后湖一高檔海鮮餐廳工作的朱先生最近煩悶不已,左手背腫得老高,時而異常疼痛,對工作人員健康要求很高的餐廳告訴他暫時不能上班,十來天前,無奈之下的朱先生來到武漢市中醫醫院皮膚科就診。
主治醫師蔣曉蕾看到,朱先生左手有一塊約4cm×2cm大小的暗紅色的斑疹,腫脹隆起,上面有一個不太明顯的針尖大小的破損,朱先生說,2個月前,他在一次婚宴的餐前準備過程中,被一個龍蝦刺到了手指,當時出了不少血,可是因為要準備婚宴,想著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他便接著處理海魚海蝦。不料第二天他的手就開始疼了起來,過了兩天越腫越高,脹痛異常,甚至一度發燒超過38.5℃。為了盡快好起來,他來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治療,3天的輸液之后,體溫降下去了,紅腫也消退了很多,但沒過兩天左手又開始腫痛。自己買了外用藥涂抹也不管用。朱先生苦惱地對蔣曉蕾醫生說,因為這個手上反反復復的紅腫,餐廳的負責人也讓他趕緊休息治療,自己都快一個月沒有收入了。
經過基本的血液檢查和病史的采集,蔣曉蕾醫生確定朱先生的情況為類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皮膚病,與接觸魚、肉、海鮮等并有小外傷感染有關,大多數患者經3周左右對癥治療會痊愈,但是有些病人在皮疹遷延不退,或消退后不久,在原處或附近未患病處又發生皮疹。朱先生坦言,自己平時煙酒海鮮不離口,喜歡辛辣刺激的食物,平時容易便秘,情緒也比較急躁,口氣頗重,舌苔厚膩。針對朱先生的情況,蔣曉蕾醫生開出了中藥湯劑滋陰清熱,并外敷了中藥,輔以紅光治療。
昨天上午,朱先生到皮膚科門診拿最后一次的外用藥,此時的他左手活動自如順暢,紅腫疼痛也已完全消失。蔣曉蕾醫生讓他繼續用藥5天鞏固療效,蔣醫生說,類丹毒多發于獸醫、家畜飼養者、魚蝦水產經營者、屠宰工人、炊事員及家庭主婦等,潛伏期1~5天, 手部外傷后接觸帶菌魚、肉或被魚刺等刺傷而受染。通常在確診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即可,但發病治療過程中,忌口比較關鍵,像朱先生這樣嚴重濕熱體質的患者容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遷延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