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熹通訊員李燦
隨州隨縣,石材資源涉及面積達216平方公里,花崗巖儲量、品質居全國之首,引來大量客商投資,從2006年起開始開采加工,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然而,因無序開采和粗放經營,大片植被遭毀滅,引起中央及省級環保督察的高度關注。2016年起,隨州痛下決心破解這一頑疾。3月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了解整改情況。
進入礦區聚集的吳山鎮石材工業園,路面已經硬化,不再塵土飛揚,路邊的礦山有的已樹木成林。據介紹,隨縣摸索出石材礦山的復綠“四步工作法”:先清理礦區的大型石塊,用石條砌護土墻,然后整理出可以植綠的平臺和斜坡,再運來泥土覆蓋在平臺和邊坡上,最后種上綠植。
爬上一座已開采完畢,剛完成復綠的礦山,半人高的樹苗整整齊齊,泥土里也冒出新綠。“將來就和那座山頭一樣,白色的裸露山體都將栽上各種各樣的植物?!彪S縣國土局局長汪祖國指著一座滿是樹木的礦山說。放眼望去,整個礦區已是白色與深綠色交替?!拔覀儾扇》N植喬木、灌木和草地立體生態修復,等清明過后,綠色就會多了?!蓖糇鎳榻B說,目前已督促企業整治平臺、邊坡312個,點播橡子24.3萬斤,栽種濕地松苗230萬株,種植柏樹7500棵,播散灌草種子2萬余斤,復綠植綠面積已超過8000畝。
礦區的污水治理也是一大重點。在吳山鎮水庫,攔污壩上一臺超磁分離污水處理設備正在運行,攔污壩一邊是摻雜各種石材粉塵的“牛奶”水,另一邊則是處理過的透明色水體,對比明顯。據介紹,礦區已建設62座攔污壩,安裝7臺超磁分離污水處理設備,日處理能力共達4萬噸;并在加工區建造廢水循環池、雨污分流設施,安裝干濕分離設備32套,石材廢水基本實現達標治理。
對于固體廢物,礦區完善了攔石壩、排水溝、擋石墻等,控制廢料砂石下泄,并引導30多家企業利用廢石加工異型石材,提升產品附加值。“我們專門劃定了堆料區,開采后的廢料要統一集中到這里堆放。”汪祖國指著一片平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