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上午,東湖游船“藍絲巾”解說員金晶(左一)、朱曉清(中)和衛薇(右)在“東湖號”游船上,用快板給游客解說大武漢和東湖美景
“東湖燈會聲名起,聽濤拍岸聲聲醉。磨山一年四季美,春來櫻花滿天飛,夏來荷花亭亭立……”5月12日上午,在東湖游船的落霞水榭碼頭, 一艘畫舫船內傳來東湖游船“藍絲巾”為游客演繹的一段東湖景點的解說快板。
這群18人組成的“藍絲巾”解說員,平均年齡不到27歲。由朱曉清、金晶、衛薇等“藍絲巾”組合而成的特色快板講解小組,用自創的解說詞,配上快板的節奏,來講解東湖的風景與歷史,更讓人印象深刻。
東湖游船上說快板
勤學苦練比賽成名
2016年4月,東湖游船的“藍絲巾”們報名參加武漢市優質服務大賽。東湖游船公司請來武漢說唱團的老師來教大家打快板。先由小板開始學,每天下班后,“藍絲巾”們對著鏡子糾正一個又一個新學的動作。“剛開始,大家都不會打快板,特地把大板換成小板,但還是經常夾到手指頭,隊員們的手指常常被快板夾紫夾腫。”東湖游船公司服務部部長周莉介紹道。“經過3個月的培訓,第一次在東湖游船上給游客快板預演時,得到了游客們的拍手稱贊。”
經過半年的打磨,“藍絲巾”們熟練地將小板換成大板,還將收集好的東湖解說素材自創出朗朗上口的解說詞,同時,配合上金晶的手語、衛薇的禮儀操。
經過近一年的艱苦訓練,當年的11月22日,東湖游船公司的7人“藍絲巾”快板解說表演,獲得了武漢市優質服務大賽第二名的好成績。
“藍絲巾”登船說快板
游客聽上癮不下船
“主板一打樂開懷,我們歡歡喜喜走上臺……煙霞橋、歌笛橋、云中橋、放鷹橋,太極廣場練太極,藥圣廣場尋百草,知音廣場覓知音,昭君廣場思美人,屈原廣場憶偉人。”手中竹板翻舞,嘴中念念有詞,如此來介紹東湖和武漢,幾乎沒有游客會開小差,有的游客甚至聽上了癮,不想下船。
“因為多年的導游服務經驗,我認為借助于說快板的形式來講歷史,這種方式非常新穎。”東湖游船公司服務部部長周莉說,尤其是對武漢和東湖來說,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這樣講不會顯得枯燥乏味,也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
在“藍絲巾”快板解說組這個團隊中,通過快板解說詞的素材收集和自創作品過程,如今“藍絲巾”們對武漢和東湖的了解,已經可以“自稱老武漢人和老東湖人”。
臺灣游客跟著“藍絲巾”學打快板
“除了快板介紹東湖的歷史和景點外,我們每年都會對解說詞進行改進。順帶地把武漢其他的名勝景點也帶進來,給游客們進行推薦。”“藍絲巾”快板解說組組長朱曉清指著朋友圈里的李煜(化名) 說道,去年夏天,來自中國臺灣的游客李煜,乘坐東湖游船從漢街碼頭上船一直坐到磨山景區,被“藍絲巾”們的快板吸引住了,一直不肯下船,最后從磨山景區又坐到了聽濤景區的落霞水榭碼頭。下船前,李煜與朱曉清加了微信,隨后,李煜在武漢一周游玩的景點都是朱曉清一一推薦指導的。回到臺灣后,李煜還經常在微信上請教朱曉清學習打快板。
“今年5月1日后,我們將迎接多艘環保節能美觀的新船回來。為了滿足新的游船需求,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培訓。”隨著新船任務的增加,“藍絲巾”們的工作也在逐漸加重,但她們樂此不疲。
文圖/記者程艷 通訊員秦唐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