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富父子相見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通訊員許俊
“兒啊,這4年我們找你找得好苦。”昨日,65歲的陳大國(化名)緊緊摟住42歲兒子陳力(化名)的肩膀,眼里淚花打轉。
2015年8月,一名流浪男子倒在枝江城區路邊,好心人報警后將他送到救助站,后來又安頓在問安福利院。但因男子神志不清無法確認身份,福利院給他起名陳志嘉,派出所為他上了新戶口。直到今年5月,省公安廳在核查人口信息時發現陳志嘉就是從荊門走失的陳力。此時,陳力的父母已尋子4年。
流浪男子夜宿街頭
多方救助有了新家
時針撥回到2015年8月,那是盛夏,長江邊的枝江市酷熱難當。
一個深夜,枝江市城區的馬路邊躺著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神情呆滯,人們上前問話他也不吭聲。有人向馬家店派出所報警,反映有流浪漢夜宿街頭,疑似患有精神障礙。民警趕到后將該男子接到派出所,但怎么問話男子就是不開口,身上也沒有能夠證明身份的物品。查找周邊縣市的失蹤人口,也沒有獲取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民警只好將男子送至枝江市救助站。
枝江警方采集他的DNA,希望通過信息比對查清其身份,可惜仍然沒有線索。在救助站托管了近兩年,男子的身世依然是謎,只好將他安置在問安鎮中心福利院。
福利院給他起了個臨時名字,叫陳志嘉,但他屬于“三無”人員,要想申報各項生活補助必須有戶口。2017年9月,問安福利院與派出所溝通后,派出所戶籍民警張慧慧為他申報戶口,經上報審批,他終于在問安落戶,名字就叫陳志嘉。“是福利院給他起的名字,有了戶口他就能享受一些國家補助政策,生活也能好些。”張慧慧說。
排查重戶發現疑點
揭開男子坎坷身世
2019年5月,省公安廳下發一份全省疑似重戶名單,并要求各地進行核實,陳志嘉的身份信息也在排查之列。
通過信息查詢,張慧慧發現陳志嘉的照片與荊門市東寶區石橋鎮永盛村陳力的照片相似度很高。“而且兩張照片都有同樣的特征,就是在眉心處有一顆痣。”張慧慧對記者說。
張慧慧將相關情況報告所長龔平后,立即與荊門警方取得聯系,請求他們核實陳志嘉是否就是荊門的陳力。很快,荊門警方來到永盛村找到陳力的父親陳大國,聽明來意后陳大國說兒子陳力已經走失了4年,家人一直在苦苦尋找。再一看照片,陳大國禁不住一聲長嘆,“這正是我走失的兒子陳力啊!”
陳大國連忙與枝江警方取得聯系,終于確認了“陳志嘉”的真實身份,原來他就是陳力,今年42歲。
失散4年終于團圓
老父含淚念感謝信
陳大國與枝江警方和福利院約定,5月27日趕來與兒子會面。
原本約定上午9時30分到,陳大國為了盡快見到兒子,早上6時就從家里出發,同行的還有陳力的叔叔、姑父和表弟,一行人不到8時就趕到了枝江。
在問安派出所,陳大國終于見到了分別4年的兒子。他顫巍巍地走上前,緊緊拉著兒子的手,“兒啊,我可算找到你了。”說完,他緊緊擁抱陳力,淚花在眼里打轉。木訥的陳力一言不發,但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這么多年來他很少笑。陳大國扶著兒子的肩膀,給他整理衣領,眼里滿是慈愛。隨后,陳大國拿出一封親手寫的感謝信,用哽咽的聲音念出來,“1500多個日夜,家人忐忑不安苦苦追尋,現在終于親人團圓,感謝枝江的好民警好市民。”
陳大國告訴記者,4年前陳力從家里不慎走失,家里發動親戚朋友尋找他的蹤跡。4年來,只要有消息,陳大國都會第一時間去核實,但是始終沒有音訊。他也曾想過,兒子可能被騙到哪個黑煤窯打工,這輩子不知還能否見到,沒想到如今能在幾百公里外的枝江與兒子團聚,真的是感慨萬千。
“他的媽媽因為思兒心切,患病臥床不起,來不了,我要帶著兒子馬上回去,一家人團聚。”臨走時,陳大國向民警和福利院工作人員不停揮手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