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黃師師通訊員廖宇智)21日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解除全市城市排漬Ⅲ級應急響應。
6月20日晚至6月21日7時,我市普降大暴雨,為確保全市排漬安全,市防指于6月21日8時啟動了全市城市排漬Ⅲ級應急響應。
據氣象部門預報,本輪強降雨已基本結束,雨情、漬情趨緩,城市漬水已基本消退,城市交通、居民生活恢復正常。
相關報道
入汛以來最強暴雨襲荊楚
湖北日報訊 (記者祝華、曾莉)6月20日至21日,我省遭遇入汛以來最強暴雨,19個縣市區雨量超100毫米。
數據顯示:20日8時到21日6時,鄂東北、江漢平原北部、鄂東南北部、鄂西北局部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省內其他地區小雨或大雨。紅安、漢川、華容、掇刀、浠水、黃陂等19個縣市區雨量超過100毫米。
受降雨影響,除宜昌至沙市段水位回落外,長江干流湖北段其他站點水位全部上漲。省內中小河流水位全線緩漲,但均在設防水位以下。五大湖泊除長湖外,洪湖、梁子湖、斧頭湖、汈汊湖水位均超汛限,樊口、金口等大型泵站開啟搶排湖水。全省372座水庫超汛限水位,包括中型水庫5座,主要集中在黃岡、咸寧、武漢、荊門等地。
強降雨還引發洪澇災害,造成應城市、蘄春縣、武穴市、鄂州華容區、鄂城區5個縣市區1.23萬人受災,273名受災群眾轉移安置,831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633萬元。
武漢中心氣象臺預報,22日降雨將結束,大部分地區氣溫將升至29℃至32℃。
入汛后湖北四輪強降雨致126.18萬人受災 直接經濟損失9.59億元
湖北日報訊(記者曾莉、通訊員劉浩、周怡)6月21日,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入汛以來,湖北經歷了四輪區域性強降雨,導致較為嚴重的災情。截至6月21日12時,洪澇災害已造成126.18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人,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366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5.33千公頃,因災倒塌房屋254間,不同程度損壞房屋2760間,直接經濟損失9.59億元。
入汛以來,湖北省先后發生區域性強降雨四次(5月24日至26日、6月5日至6日、6月16日至18日,6月20日至21日)。其中,5月24日至26日,局部洪澇災害造成武漢、黃石、十堰、鄂州、孝感、荊州、黃岡、咸寧、恩施、仙桃、潛江、天門12個市(州、直管市)28個縣(市、區)105.8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93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2.8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7.01億元。6月5日至6日,強降雨過程引發洪澇災害,造成十堰、宜昌、荊門、孝感、黃岡、隨州、恩施、天門8個市(州、直管市)15個縣(市、區)15.11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25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5.8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34億元。受災較嚴重的十堰市鄖陽區左溪最大降雨點為187毫米,引發了較為嚴重的暴雨山洪災害,溺水死亡1人。6月20日以來,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造成華容區、鄂城區、應城市、蘄春縣、武穴市5個縣(市、區)1.23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27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31公頃,因災倒塌房屋10間,不同程度損壞9間,直接經濟損失633萬元。
消防展開緊急營救

圖為:6月21日,消防戰士在咸寧市通山縣泥湖村營救被困村民。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衛華 通訊員 鄂消宣
6月20日以來,全省受強降雨影響,造成城市內澇等災害事故。災情發生后,在省消防救援總隊部署下,各地消防部門迅速出動救援。截至21日17時,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參加強降雨及衍生災害事故救援68起,營救疏散轉移遇險群眾1694人,搶救保護財產價值1100余萬元。
特別的“考生優先”
6月21日是中考的日子,家住在黃州區十字街的初三學生曉浩(化名)6時許起床后,樓下的積水快到腰部,大雨還在不停地下,水位不斷上漲,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住在該區域的共有三棟老式居民樓,兩棟6層,一棟3層,參加中考的就有18名考生。
6時30分,剛從西湖四路通信宿舍小區救援結束的西湖路中隊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在得知有考生被困后,他們決定安撫好其他被困人員,優先救出被困考生。“不要急,別拿掉東西,慢慢來!”救援人員提醒考生們不要慌亂,一趟接一趟地用橡皮艇把18名考生送到安全區域。6時50分,最后一名考生被轉移出來。
與此同時,黃州商城附近的江家灣孫家沖,積水已有1.5米深,救援人員通過喊話,優先用皮劃艇將3名考生送出。
截至21日11時,該市消防救援隊伍共營救疏散被困人員337人,其中中考考生21人。
雨中筑堤建壩
6月20日10時至21日8時,鄂州雨量最大為181.6毫米。7時24分,鄂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報警,武漢港工業園堤壩有決堤危險。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已瀕臨決堤,嚴重威脅下游長港周邊居民和企業安全,情況十萬火急。他們現場指揮,迅速調配挖掘機,進行運送沙袋加固堤壩,同時協助將積水排至附近湖泊。
8時44分,葛店開發區光谷新城中建三局工地被淹,積水最深處達1.5米,1000余名施工人員被困宿舍樓。救援人員利用沖鋒舟、皮劃艇交替轉移人員,并為被困人員運送補給物資。截至10時許,200余名低層宿舍的工人被成功轉移至安全區域。
營救被困車內人員
6月21日10時19分,咸寧市書臺街與金桂路交匯處路段,9臺車輛被淹,15人被困。
消防救援人員分成兩組展開救援,一組針對積水最深處的面包車展開救援。當時水已經快要沒過車窗,2名人員被困車內;另一組對另外8臺無法行進、人員被困的車輛進行救援。根據現場情況,救援人員利用橡皮艇轉送快遞車中的快遞件,同時攜帶救援繩等救援工具,采取背、牽等方式對被困人員實施救援。經過1個小時的緊張營救,15名被困人員被轉移到了安全區域,同時利用快速移車裝置成功轉移被淹車輛。
6月21日8時28分,武漢江漢區一輛724路公交車被困于常青路一涵洞中,救援人員利用安全繩搭建安全通道,9人成功獲救;9時45分,東西湖區革新大道十支溝附近一輛H85路公交車被困,救援人員拖著橡皮艇來到公交車旁,按照5人一組,先后5次將25名被困群眾成功轉移。
長江委啟動Ⅲ級應急響應
湖北日報訊 (記者黃中朝、通訊員陳立立、劉霄) 6月20日,長江委召開會商會,滾動研判近期水雨情發展趨勢,部署長江流域強降雨防御工作。根據暴雨洪水趨勢分析,決定于6月20日12時啟動長江水旱災害防御Ⅲ級應急響應,同時要求相關省市切實做好洪水防御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會商指出,根據水文氣象預報,長江中下游強降雨過程繼續維持。24日至26日,兩湖水系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強降雨中心位于湘江及鄱陽湖水系,累計面雨量50毫米至80毫米,局地雨量200毫米。受強降雨影響,兩湖水系、滁河、青弋江、水陽江等支流將出現明顯漲水過程,水陽江、滁河干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會商強調,強降雨過程仍在持續。目前江河湖庫底水高,土壤飽和度高,極易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要高度重視此輪強降雨防范,落實“以防為主”,切實做好“防”的工作,確保防洪安全。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滾動分析水雨情;密切關注水陽江、滁河水雨情和汛情,切實做好防御準備;堅持滾動會商,及時研判汛情發展趨勢,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密切關注強降雨區域,特別是陸水、水陽江、滁河、湘江等江河的堤防和水庫運行情況;強化長江流域水庫調度監管,嚴禁水庫擅自超汛限水位運行,保障防洪安全。
江城抗擊特大暴雨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湯煒瑋 汪洋
6月20日夜至21日晨,武漢遭遇特大暴雨襲擊。中心城區10余處發生漬水,其中7處對交通造成較為嚴重影響。經過緊急搶排,下午3點左右漬水均已消退。
接力抽排地鐵人行通道積水
“積水抽干了!”21日17時,地鐵11號線光谷七路站傳來消息。
一夜暴雨后,光谷七路地鐵站兩條人行通道遭水淹。
當日15時37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抵光谷七路站E口處時,兩臺水泵正在緊張抽排。
沿著臺階走下去,通道內還有積水,兩臺水泵接力抽排,多名搶險人員有的扶住水泵,有的清掃淤泥。對面,連接地鐵站的口子則堆著沙袋。
中鐵十一局城軌公司應急維保分公司總工程師介紹,之前有關部門已實施緊急抽排,通道內積水開始下降。中午時分,他們接到通知緊急趕來。“我們的項目在趙家條附近,考慮到城區多處漬水道路不暢,決定坐地鐵。”他們帶著水泵等設備,3號線轉7號線、2號線、11號線,13時40分左右抵達,一大一小兩臺水泵立即投入應急抽排。
同樣實施緊急抽排的,還有D口通道。地鐵11號線光谷七路站D、E口均位于高新大道北側,地鐵站則布置在南側。從兩個地鐵口下去,是兩條下穿高新大道的人行通道,分別連接南側的地鐵站。但由于地鐵站位于高新大道另一側,經過防水封堵,站廳、站臺均沒有積水,車站運營正常。市民乘客可通過其他出入口正常進出站。
中考開考前考場周邊漬水消退
6月21日上午,記者趕往中考考點水果湖高中附近,至上午9時已無明顯漬水。武昌區排水隊工作人員吳有生說,凌晨2點開始雨勢變大,一直到早上6點左右,該路段還未明顯漬水。6點20左右,降雨進一步加大,部分路段開始漬水,最深處曾達20cm左右。經過迅速調度、抽排,考試之前漬水全部消退。
隨后,記者走訪竹葉山立交涵洞、硚口區建一路。該路段地勢低洼,下雨很易積水。到達現場時,路邊漬水已全部消退。“本次大部分漬水均在2小時之內消退。”武漢市水務局介紹,此次降雨中,江岸區湯湖三村、健身街、竹葉山立交涵洞、竹葉山建材家居,硚口區建一路與卷煙廠交匯處(下橋匝道),漢陽區馬滄湖路馬滄湖小區門口,春蕾路水果湖高中附近,洪山區珞雄路,青山區北洋橋西路武豐消防隊門口,風景區沙湖果批市場,經濟開發區車城大道與車城西路交會處等位置發生較為嚴重的漬水,部分點位對交通造成一定影響。此外,鐵塔廠、華安里鐵路涵洞、金家嘴鐵路涵洞、體育中心東門等位置有短時漬水。
老漬水區域未現漬水
地處江岸區黃浦大街與沿江大道交會處的黃浦路泵站,承擔著包括解放大道、沿江大道、三陽路、黃浦路及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在內,約3平方公里區域的排澇任務。2016年,解放大道上長江二橋的交通因為漬水中斷,黃浦路泵站負責的匯水區域漬水嚴重。本次降雨,該范圍沒有出現漬水。“跟泵站改擴建關系較大。”黃浦路泵站負責人徐超說。
據了解,2016年以來,武漢市先后建成了江南、后湖四期、四新等多個末端排澇泵站。中心城區累計新增抽排能力890余立方米/秒,總抽排能力達到1870余立方米/秒,相比2016年實現倍增。
有讀者反映:這次曬湖涵洞沒有淹。記者采訪了武昌區排水隊負責人陳國偉。曬湖涵洞是否漬水跟曬湖閘的控制有密切關系。之前,該閘的控制由水投公司、城投公司、武昌區三方負責,遇到緊急情況易打亂仗。 此次明確由武昌區水務局調度,各方積極配合,沒有出現漬水。
武漢市水務局今年5月還制定了水系調度方案,通過實時監控,及時調度,讓湖泊調蓄、泵站抽排、明渠、涵閘大系統有序配合,使雨水、湖水順利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