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刊發對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同志的專訪文章《堅決扛起生態大省的政治責任加快建設美麗湖北實現綠色崛起》。
文章指出,湖北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做到“一件一檔”、閉環管理,對長江大保護、南水北調生態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緊抓不放、持之以恒推進,始終從“國之大者”的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全文如下:

湖北省委書記 應勇
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從“國之大者”的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湖北省委、省政府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多次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做到“一件一檔”、閉環管理,對長江大保護、南水北調生態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緊抓不放、持之以恒推進。
荊楚大地,江湖瀲滟,山川靈秀。湖北是魚米之鄉,是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是實現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點。湖北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長江大保護、堅持綠色發展方向?本報記者專訪了湖北省委書記應勇。
中國環境報:請問湖北是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給湖北帶來了哪些變化?
應勇:湖北是生態大省,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三峽庫壩區所在地,肩負著確保“一庫清水北送、一江清水東流”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4次考察湖北,高度關切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賦予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要求湖北“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闡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五大關系”,指出湖北擁有“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生態大省、農業大省”的發展優勢,要求我們“強化生態環境保護”。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時,要求“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實現中部綠色崛起”。我們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堅決扛起生態大省的政治責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美麗湖北、綠色崛起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色。
一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從“國之大者”的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湖北省委、省政府不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多次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做到“一件一檔”、閉環管理,對長江大保護、南水北調生態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工作緊抓不放、持之以恒推進。將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統籌部署、一體推進,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都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制定出臺《關于新時代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加快建設美麗湖北、實現綠色崛起的發展目標。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建立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等重要議事協調機構,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方向,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全面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8%。把加強技改作為產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以創新驅動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搭建科技強省“四梁八柱”,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51020”現代產業集群,“光芯屏端網”、大健康、汽車制造等萬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今年1月-9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9%。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碳市場交易規模居全國前列,落戶武漢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正式啟用。
三是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作為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省份,湖北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力推進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17家,全省長江干線取締非法碼頭1211個,騰退岸線149.8公里,生態復綠856萬平方米,湖北長江干流水質全線提升至Ⅱ類。嚴格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妥善安置2.37萬名上岸漁民。大力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新建、改擴建農戶無害化廁所375.9萬戶,精準滅荒造林209.1萬畝,建設鄉鎮污水治理項目996個,建成垃圾中轉站1987座,實現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四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衛荊楚碧水藍天凈土。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工業源、移動源、面源”三源齊控,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1月-9月,全省國考城市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3%。湖北大江大河大湖眾多,治污的重點在水、關鍵在水、敏感點在水,不能出問題的還是水。我們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共治,重點攻堅不達標斷面,大力整治214個黑臭水體,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190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率達91.6%,無劣Ⅴ類斷面;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穩步打好凈土保衛戰,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安全可控。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我們大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和長江大保護,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優良天數明顯增多,黑臭水體明顯減少,城市的花園河岸越來越靚,鄉村的小橋流水越來越美,生態文明體系逐步完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麗湖北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根基進一步夯實。
中國環境報: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問題,湖北是如何整改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促進作用?
應勇:我們把接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抓好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堅持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檢視,作為加強和改進生態環保工作、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推動反饋意見全面落實、突出問題全面整改。
一是堅持提升站位,壓實整改責任。堅決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建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掛帥、14位省領導分片督辦,各市縣上下聯動、高位推進的整改工作機制,切實抓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強化整改責任落實監督,對整改措施不力、避重就輕、敷衍塞責,甚至搞形式主義的,嚴格追責問責,公開曝光典型問題。通過對移交問題線索開展重點督查,問責干部364人。
二是堅持嚴實標準,提高整改工作質量。認真對照督察反饋的問題,逐一梳理整改任務,逐一明確整改目標,逐一細化工作舉措,實行臺賬管理,加強調度、會商和通報,落實銷號制度,形成整改落實閉環管理,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手、問責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收兵。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結合起來,力求取得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整改成效。目前,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絕大部分已整改到位,少數問題正在按照序時進度抓緊推進。
三是堅持標本兼治,健全整改長效機制。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推動,組織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活動,做到查找問題全面徹底、不留死角。堅持把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與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省級生態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有機結合,推動各類問題一體整改、一起解決。把解決具體問題與普遍性問題、解決當前問題與長遠問題有機結合,特別是對一些區域性、流域性以及具有共同特征的重難點問題,深化改革、打通堵點、完善制度,形成“長久立”的機制。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嚴肅的“政治體檢”,推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湖北干部群眾中走深走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樹得更牢,黨政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得到更好落實;是全面的“把脈問診”,推動解決了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提升了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科學的“精準開方”,推動了全省高質量發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色低碳發展勢頭正勁。
中央第三生態環保督察組對湖北開展了第二輪督察。我們正嚴格按照中央督察組要求,大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強典型曝光案例問題整改,向黨中央和人民群眾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湖北省磷礦資源豐富,磷化工基礎雄厚,磷石膏綜合治理和產業轉型升級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最近,我在湖北磷化工產業比較集中的宜昌市召開座談會,和有關地方、省直部門共同研究湖北省磷石膏綜合治理的方向、路徑和舉措,探索磷石膏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新路,推動磷化工系統化治理、集群化布局、綠色化轉型、高端化發展,向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邁進。
中國環境報:湖北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長江大保護、堅持綠色發展方向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和突出問題?下一步,湖北將如何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應勇:近年來,湖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較好地實現了階段性目標,但對照黨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調結構促轉型的任務還很艱巨。湖北是國家老工業基地,屬于“缺煤、少油、乏氣”的能源緊缺地區。我們認真落實“雙碳”目標,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但長期形成的重化工占比較高的產業結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尚未根本轉變,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尚不健全,疫后重振、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對能源消費需求剛性較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任重道遠。
二是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較大。大氣、水和土壤等方面一些環境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少數湖庫、非煤礦山等所在縣市區生態修復保護歷史欠賬多、治理任務重。湖北長江大保護戰線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雖然已做了許多過去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但還未達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陸面系統施治、綜合修復的目標。
三是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少數黨政干部和企業的生態環保責任落實還有差距,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機制還不健全。全民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綠色生活方式還未完全形成。環境信息化建設尚不能完全滿足環境管理工作需要。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多渠道資金扶持等制度建設有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市場機制不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渠道和途徑還有待拓展。
下一步,湖北將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湖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一是突出低碳轉型,推動實現綠色崛起。加快建立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體制機制,有序推進重點行業、地區分批次達峰,建好用好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高水平推進碳市場建設。加快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統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入拓展“兩山”轉化通道,不斷增強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
二是突出長江大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突出抓好長江、漢江、清江和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等流域性、區域性生態保護修復,大力實施保護長江“6+4”攻堅提升行動,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守護好“華中水塔”,為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賦能。堅持精準、依法、科學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集中力量攻克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是突出制度創新,建設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繼續深化實施生態環保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加強生態環保領域地方立法和政策保障,完善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等制度,加強系統監管和全過程監管,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決不手軟,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懲。加快構建全民環保行動體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者:溫笑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