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畫像立“靶標” 對癥施治拆“隔墻”
——竹溪縣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治理工作紀略
“真沒想到,這樣的‘小事’都被查出來了!”日前,竹溪縣中峰鎮衛生院公衛科工作人員李某坐在辦公室里弄虛作假的事“暴露”了,因其虛報公衛服務人次,違規套取公衛補助資金,受到了行政警告處分。這正是竹溪縣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治理工作中真較勁、下狠手,真正把“板子”打下去的最好印證。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像橫在干部和群眾之間的一道“隔墻”,怎么來破拆這堵“墻”?
去年以來,竹溪縣紀委監委圍繞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緊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精準畫像掃描,對癥重點施治,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推動干部作風持續向善向好。
瞄準小切口,打開大格局
“我們有的干部上面開個會下面照到開個會,上面發個文下面照著發個文;有的地方工作靠牌子、靠噴繪出彩;還有的表態時振振有詞、激情澎湃,實地工作一看一塌糊涂……”
2018年2月22日,竹溪縣委書記余世明在縣紀委全會上,首次罕見地痛批了全縣黨政機關和部分黨員干部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要求“嚴查一批反面典型”。
這些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問題”,背后卻折射出作風之弊。
“我們必須從小切口入手,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找出來,精準‘畫像’,開列清單,才能在監督執紀中有的放矢。”該縣紀委監委迅速行動。
“我縣基層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突出表現在學習淺嘗輒止、調研浮光掠影、開會不講實效、工作花里糊哨、文件照搬照抄、總結虛編亂造等問題。”
“官僚主義表現如客客氣氣踢皮球、拖拖拉拉耗時間、高高在上不服務、含含糊糊簽意見、借口風險不作為、不動腦筋提問題、層層簽批二傳手、工作報喜不報憂、好高騖遠假大空、遇著問題繞道走……”
結合執紀執法中查處的典型案例,該縣紀委分類梳理出貫徹落實上級重大決策部署、調查研究、服務群眾、項目建設、會風文風、責任擔當、工作實效、履職盡責、解決問題、推進改革等方面的10大類問題,查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32小類問題,建立問題清單,為精準監督執紀立起“靶向”目標。
由此,一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治理戰役拉開了序幕。

召開全縣黨員干部大會,集中通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
“頭雁”抓引領,“群雁”看齊行
去年3月29日,竹溪縣召開扶貧工作大會,部署食用菌產業發展。按以往的慣例,完成這一重任要層層簽訂責任狀,然而,這次會議取消了這個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半個月后縣委書記余世明帶隊到各鄉鎮督查生產情況,約談行動遲緩的鄉鎮負責人。
不唯“形式”重實效,責任落實走出“紙上談兵”。隨后,縣委、縣政府對以往責任狀項目進行了全面梳理,對責任內容含糊不清、對實際工作不具指導意義的責任狀作出了“取消簽訂”的決定,明確對確需簽訂的,簽訂前由縣委、縣政府對責任內容進行嚴格審核把關,簽訂后由縣紀委監委及相關主管部門監督落實。
“責任狀不簽了,不是說要求松了,反而是更嚴。不看形式,看結果。”縣委發揮“頭雁效應”,以上率下,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治理上邁開了堅實的一步。
上行則下效。全縣各鄉鎮、各部門緊盯扶貧領域、民生領域、服務群眾、項目建設和履職盡責等重點,扎實開展自查自糾。匯灣鎮查糾了雙竹園村黨支部書記劉某某玩“數字游戲”,坐在家里“閉門造車”,致使貧困戶憑空“增收”1萬多元的問題,給予劉某某黨內警告處分;縣衛計局查糾了執行“先診療、后付費”扶貧政策不到位、村級衛生室建設推進滯后等慢作為問題。
同時,該縣紀委監委組建了督查專班,對各鄉鎮各單位自查自糾情況進行“再督查”,落實“月報告”制度。對連續兩個月“零報告”但在督查中發現突出問題或經媒體監督曝光問題的,一律從嚴從快問責處理。
專項治理啟動以來,該縣各領域已自查自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14個,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
劍指做“虛功”,靶向治“頑疾”
“竹溪某單位營業部主任胡某不進村入戶核實發放對象身份信息,將財政補貼0.84萬元的42套‘戶戶通’設備‘張冠李戴’,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這是竹溪縣紀委監委通報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典型案例之一。
“發之前就是讓各村給我提供了一個名單,我也沒有到戶核實信息準不準,發的時候我也沒有到場,只是囑咐工人把設備運到各村發完就行了,最后不該領的戶領了,該領的戶卻沒有領到,群眾是有意見。”事后,胡某道出了“實情”。
實事做成了“虛功”,好事變成了“民怨”。本應發給邊遠村組無法收看有線電視的群眾,解決看電視難問題的“戶戶通”設備,卻因為胡某當“甩手掌柜”的做派,讓群眾的難題懸而未解,惠民的好事沒有辦好,群眾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這種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貽害無窮,必須揪出來、嚴查處。”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英明態度堅決。
該縣打出了“群眾+職能部門+科技+通報曝光”的組合拳,建立了自查自糾、明察暗訪、專項治理、從嚴問責、建章立制五項工作機制,對群眾身邊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圍追堵截”。先后開展明察暗訪5次,查糾了駐村扶貧工作作風不實、易遷安置工程競爭性談判流于形式、村支書擅自占用村委會房屋等問題。在縣電視臺開設《監督在線》專欄,公開曝光“精準扶貧敷衍塞責、文明縣城傷不起、城管出工不出力”等14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社會反響良好。
查處不留情,問責長震懾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非一朝一夕形成,整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需要常態化和長效化。
去年10月,竹溪縣“十個到村到戶”項目拉練中,縣委再次發出強力整治的“號令”:“基層干部要堅決做到不搞假學習、不報假情況、不造假現場、不負假責任、不做假過場,通過‘五不’來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各項工作做好做實。”。
縣紀委監委態度明確:“紀檢監察機關及紀檢監察干部要敢于亮劍、能于辦案,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查必查清、查必嚴處,絕不能融靴搔癢。”
去年12月,該縣紀委監委放出“真招”:“縣河鎮塘溪溝村扶貧工作中存在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縣紀委決定對3名村干部和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共4人立案調查;對縣河鎮駐塘溪溝村干部進行工作約談;責令縣河鎮分管精準扶貧的相關領導作出書面檢查,并要求縣河鎮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
這一問題的查處問責,向全縣黨員干部釋放出寸步不讓、常態治理的強烈信號。
“凡查案件必查責任”,該縣紀委監委對履職不盡責、責任不落實導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造成不良影響的,實行“一案雙查”。同時,充分發揮通報曝光的警示震懾作用,對查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及因此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黨員、干部,一律點名道姓公開通報。
精準畫像立“靶標”,對癥施治拆“隔墻”。2018年,該縣紀委監委立案查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114個,追責問責133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23人,曝光典型案件11件。
“我覺得現在的干部很實在、很親切,經常關心我們生活上有困難沒、扶貧政策享受到沒,我們感到很溫暖。”該縣泉溪鎮成佳河村貧困戶李鳳琳說。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治理,拆除了橫在干群之間的“隔墻”,推動了干部作風轉變,贏得了群眾的好評。(竹溪縣紀委監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