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季棟 報道:大學生趙某貸款投資做生意,因為經營不善虧損。為了償還貸款,趙某以“刷業績”為由,誘騙多名同班同學向多個網貸平臺貸款共20余萬元。1月9日上午,趙某校園貸詐騙一案在張灣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據悉,這是我市首起涉及校園貸的案件。
好心幫同學“刷單”卻被騙
小北(化名)是我市一所大學的男生,趙某的同班同學,也是本案第一個受害人。2016年11月的一天,趙某多次與小北商量,希望小北能幫其注冊一個網貸APP賬戶。
趙某稱自己在一家網貸公司做兼職,需要刷單來提高業務量,不然會被領導扣工資。趙某還說,這就相當于普通網購的“刷單”,雖然交易成功了,實際上小北并不會背負任何債務,公司會立即把錢還回去。
一開始小北是拒絕的,因為畢竟是以自己的名義借貸,但他最終還是禁不住趙某的軟磨硬泡,在趙某指導下下載了一個手機APP并注冊了賬戶。
小北回憶稱,趙某當時要求他填寫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父母和朋友的電話等。填完后,趙某又拍下他身份證和銀行卡的正反面和他手持身份證自拍照,并將這些照片上傳到APP。
其間,趙某不時將小北的手機拿去擺弄。半小時后,趙某通過這個網貸平臺申請了一筆6000元的貸款。
隨后,趙某讓小北將6000元錢轉到他的支付寶賬號上,稱錢要拿回去給公司財務,公司會在兩天后給小北的銀行卡打回6000元錢,這樣“刷單”就算完成了。
之后的一個月,趙某又以同樣的手法讓小北通過另一個網貸APP貸了8000元。事后,小北刪了兩個網貸軟件,以為這件事就此結束了。
10多名大學生被騙貸20余萬元
2017年7月,小北的手機突然收到催款信息,稱他逾期未還款,他才知道此前趙某系利用他的信任貸了款,將錢揣進自己的腰包。
考慮到兩人是同學,小北與趙某聯系,催對方按時還貸,以免影響其個人信用記錄。趙某每次都回復稱“公司會處理的”,然后找一些理由匆匆掛斷電話。
9月開學后,學生都已返校,趙某卻沒來上學。小北有些著急,一時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一天,小北將此事告訴了好友方方(化名),卻意外得知方方在3個網貸平臺都注冊了賬號,被趙某以“刷單”為由騙貸2萬余元。方方告訴小北,他知道還有好幾名同學被騙。
得知這一情況,小北陸續找到10余名被騙的同學。初步統計,涉案價值達20余萬元。
最初,大家還是希望趙某能及時想辦法把錢還上,可久等無望,小北和同學們只得將此事上報學校。
當年10月26日,在學校領導引導下,受害學生向東岳公安分局報案。
創業失敗鋌而走險設騙局
接到報警,東岳警方立即介入調查,卻發現趙某已不知所終。
2017年11月6日13時許,辦案民警得到線索:趙某可能出現在六堰人民廣場附近。
經嚴密布控,辦案民警在人民廣場附近一網吧將涉嫌詐騙的趙某抓獲歸案。在諸多證據面前,趙某對其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據了解,時年19歲的趙某是鄖陽區人,父母每個月給他2000元生活費,每個月扣掉吃穿等日常花費,所剩無幾。自從交了女朋友,趙某更是入不敷出。
2016年3月,趙某萌生做微商賺錢的想法,苦于沒有本金,就在某網貸平臺貸款5萬元,卻因為經營不善而虧損。堅持到同年10月,創業計劃以失敗告終。
為了償還貸款,趙某在某網貸公司做兼職,主要是拉同學注冊網貸公司賬戶,只要注冊成功,一個賬戶提成20元。
一段時間后,趙某覺得這樣來錢太慢,看到一些在網貸平臺刷單騙錢的案例后覺得有機可乘,也學著案例里的方法“操作”起來,并首先把手伸向同班同學。
據民警調查,趙某詐騙所得20余萬元,除了極少部分幫受害人償還貸款,大部分用于支付他自己的旅游及奢侈品消費。
1月9日上午,趙某校園貸詐騙一案在張灣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將擇日宣判。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