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玉錦經常在家中讀報學習(資料圖片)
十堰日報訊 記者 紀楓波 實習生 周慧
1月3日晚,“德耀鄖陽”——最美鄖陽人·鄖陽區第二屆道德模范頒獎典禮舉行,該區住建局離休干部陳玉錦獲得“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
“常記人之好,不記人之短,勤儉持家,助人為樂。”這是陳玉錦的家風家訓,89歲的他繼承父輩優良作風,退而不休,發揮余熱,將樂于助人的精神踐行到底,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最美長者”。
老有所為,義務解決吃水難
生于1930年的陳玉錦,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并多次立功。先后擔任鄖陽區城建局環保股股長、環保委辦公室主任。1990年,離休不久的陳玉錦被鄖陽區城關鎮領導推薦擔任鄖陽區城關鎮中嶺街居委會副主任。當時,他所住的院子離水廠不過200米距離,但就是沒水吃,整個大院的住戶只能到附近的韓家院水井挑水,尤其在雨雪天氣,居民挑水更加困難。
陳玉錦決定,由他出錢接通全院子的自來水,解決大伙吃水難問題。在得到老伴支持后,他帶著家里僅有的幾百元錢找朋友買水管,請熟人幫忙安裝,最終接通200多米長的水管并建了兩個供水點,全院子吃水難題終于解決了。
2011年,陳玉錦辭去中嶺街居委會副主任一職,搬到城關鎮鄖陽路3號樓居住,又遇到無人收水費的問題。考慮到若不按時交水費會面臨停水等問題,陳玉錦主動牽頭到每家每戶商量解決辦法,最終大家一致同意由他和另兩位鄰居一起收水費。因為各戶水表都裝在案板下,每次收水費時陳玉錦都要趴在地上、借著手電筒的光看水表數值,可他從沒有怨言,還主動將水廠每月發的報酬讓給另外兩名收費員。
老有所樂,鄰里守望一家親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對于鄰居家的孩子,陳玉錦會像心疼自己兒孫一樣去關心愛護他們。2012年,陳玉錦被鄖陽區三城聯創指揮部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陳玉錦家樓下有一個叫兵兵的男孩兒,因母親去世、父親身有殘疾,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由于老輩的溺愛,缺乏管教的兵兵養成許多壞毛病:夜不歸宿、調皮搗蛋、不愛學習。陳玉錦了解情況后,常把兵兵叫到自己家里吃飯,跟他談心交心、噓寒問暖、耐心教育,分析他所作所為的利害關系,教導他要學習雷鋒精神。經過陳玉錦和老伴的細心引導,兵兵逐漸轉變,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并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
陳玉錦不僅自己身體力行樂于助人,還主動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一天,和他同住一個樓棟的青年聶平在樓梯道內撿到400多元現金,陳玉錦第一時間協助聶平挨家挨戶尋找失主。物歸原主后,陳玉錦又編寫了題為《學習拾金不昧好青年——聶平》的順口溜,為聶平拾金不昧的精神點贊。
老有所善,贈人玫瑰手留香
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陳玉錦助人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為。
2013年5月的一天,陳玉錦在城關鎮東嶺閑逛時,看見一個肉攤前圍了許多人。他走近看到,一位賣肉的商販正拿著殺豬刀怒氣沖沖和一位買肉人吵架。見此狀況,陳玉錦立即上前用自己的身體將兩人分開,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他對賣肉的商販說:“他是過路人,身上沒帶那么多錢可以理解,不買就算了,你若拿刀將人傷了,定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聽了陳玉錦的勸誡,爭執雙方各自離去,沖突得到解決。
陳玉錦常言:“一個人辦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一輩子辦好事。”他始終牢記共產黨員身份,心懷善意,盡己所能為社會作貢獻:為貧困兒童捐款捐物,為災區捐款,為建設鄖陽漢江大橋、鄖陽漢江公路大橋各捐款1000元……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德品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