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楊溪鋪香菇小鎮項目。記者張建波攝

參加項目拉練的代表在鄖陽區楊溪鋪鎮參觀香菇小鎮項目。記者全正攝
十堰日報訊 記者彭飛全正報道:1月23日,我市2018年第四季度重點項目拉練繼續進行,拉練隊伍轉戰鄖陽區、丹江口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茅箭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對10個項目進行評比打分。市委書記張維國,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市委副書記王濟民,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師永學,市政協主席張歌鶯,市委常委陳東靈、沈學強、劉榮山、張慧莉、孫詠平等參加拉練。
在漢江河畔金色的晨曦中,一天的緊張行程從鄖陽區開始,向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進發,再前往十堰中心城區。一路走來,看到的是各地項目建設的累累碩果,聽到的是各位代表不絕于耳的真心贊嘆,感受到的是全市上下比拼趕超的濃厚氛圍和廣大干部實干實為的優良作風。
位于鄖陽區楊溪鋪鎮的香菇小鎮項目,規劃總投資20億元,占地2000畝,于2017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安置鄖陽區18個鄉鎮邊遠鄉村的4251戶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目前已安置4056戶,將發展香菇基地1000畝、菌棒1000萬棒,可實現戶均年增收5萬元。與楊溪鋪鎮相鄰的鄖陽區譚家灣鎮,引進投資50億元、集產學研為一體、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食用菌產業園項目,與楊溪鋪鎮實現聯動協調發展,實現從農戶種植到企業加工、再到市場銷售的無縫對接,形成前端、中端、末端緊密配合的完整產業鏈。園區計劃招商20家以上相關配套企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家知名香菇產業配套企業前來搶占市場。目前已簽約15家企業,協議資金18億元,投產6家,全部投產后預計可帶動10萬人脫貧致富。張維國指出,鄖陽區在脫貧攻堅領域中的探索和創新,充分證明了只要真干事、敢擔當,就能奪取先機、贏得發展。通過香菇小鎮和食用菌產業園的建設,既解決了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也培植了脫貧產業,更完善了綜合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切實改善了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轉變了生活方式,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破解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難題。鄖陽區的做法,可以說是推進鄉村振興、三產融合和城鎮化發展的樣板,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位于丹江口市水都工業園的唐鼎新能源鋰電池生產項目,規劃總投資2.7億元,2018年3月啟動建設,一期于2018年7月正式投產。該項目僅占地45畝,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個。與唐鼎新能源鋰電池生產項目類似,茅箭區正奧比克希汽車線束技改項目僅占地6畝,采取多層廠房生產模式,2018年對廠房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后,新增多條生產線,年產值從過去的5億元增加至12億元。張維國指出,土地資源是十分緊缺和寶貴的發展資源,這兩個項目是集約、節約用地的典范。實體項目的投資強度和投入產出比率要對照生態文明標準,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效益,真正做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進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推廣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高效實用的多層廠房生產模式,努力讓一寸土地產出一寸金。
走進武當山文化產業園,武當道家傳統酒坊、道家服飾、道家茶藝展品等上千種特色武當文化產品,充分彰顯武當文化魅力,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位于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東風力神(十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將于2019年12月全部建成,屆時可實現80億元年產值,成為十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力增長點……
看亮點、比干勁,找差距、補短板。參加拉練的各縣(市、區)及市有關單位負責同志表示,通過拉練進一步增強了比拼趕超、搶前爭先、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將學長補短、自我加壓、再擂戰鼓,奮力奪取2019年開門紅,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