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傍晚6點,李德平從扶貧工廠建設工地下班,趕回自家雞舍喂雞。“哦——咯咯咯……”一把包谷粒撒出去,雞子紛紛從灌木叢、柏樹林里鉆出來,烏泱泱一片,“養了1000只,一只能賣70元。”2018年,李德平賣了300多只雞和1萬多枚蛋,掙了3萬多元,在村里打零工的收入有2萬多元,“以前可想不到,在家門口也能掙錢。”
這里是房縣五臺鄉紅場村,四周皆山,人均耕地不足一畝。李德平曾帶著妻子王樸燕和3個孩子四處打工,“山東金礦、河北鐵礦,都干過,但攢不下錢。”前幾年,父母、岳父接連患上重病,家底被掏空,還欠了十幾萬元外債,李德平被納入貧困戶。
2017年2月,一家人回家過年,村干部領著李德平看了易遷房:兩層小洋樓,水電光纖配套,門前還有花壇、菜園。他當場就動心了,可轉眼又犯愁:回村后干啥?
村里組織培訓,李德平找到目標——養雞。村里幫他申請3萬元貼息扶貧貸款,建起雞舍。誰料出師不利,第一批500只雞苗,因為禽流感,一個月死了40多只。李德平沒有泄氣,他到縣城學技術,找來相關書籍鉆研,住到雞舍邊日夜觀察,配出23種中草藥,控制住了禽流感。大山里有老鷹、蛇和黃鼠狼,都是雞的天敵。李德平在雞舍旁養了兩只大公鵝。“鷹從那邊山頭一飛出來,蛇和黃鼠狼一露頭,鵝就嘎嘎大叫,雞子馬上藏起來,配合得可好啦!”他笑著說。
養雞走上正軌,李德平沒停步。村里這兩年工程多,修路、河渠整治、建易遷點、苗圃基地和扶貧工廠,每處工地都要人。李德平在礦上干過,懂技術,成了“香餑餑”。前幾天,扶貧工廠的施工隊長有事外出,留下一張立柱基座施工圖,誰都看不懂,還是李德平弄明白了,連比帶劃地講給大伙聽,工程這才順利進行下來。“幾乎每天都是5點起床,有時候幾個工地輪著做,忙不過來。”2018年,李德平打了200多天零工。當年9月,村里評選“脫貧榜樣”,他高票當選,獎品是一臺電視機,如今正擺在易遷房的客廳里。
喂完雞,已是晚7點多,天完全黑了下來。李德平說著未來的生活,臉上泛著紅光:村里建設“美麗鄉村”,好幾處工程早就跟他預約了;扶貧工廠馬上建好,妻子王樸燕去打工,一個月工資2000多元。他還種了3畝七葉樹,過幾年掛果,又是一份穩定收入。等攢夠了錢,把易遷房的二樓裝修起來,再把3萬元貸款還上,“以前找不到掙錢門路,如今有干不完的活。只要肯干,就能過上好日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文輝、通訊員況建斌、王桂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